1、小儿正常进食发育过程:
0~3个月:小儿存在与进食相关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张力性咬合反射、伸舌反射;以喂洗模式吸奶,舌呈前伸/后缩的活动模式,与下颌、唇呈整体模式活动,相互间无分离活动;舌两边上翘卷曲成杯状,将奶液引向咽;以吸吮/吞咽反射的模式进食。
4~6个月:小儿在等待勺子喂如食物时或接触勺子时有啜吸动作反应;会用上下方向咬;舌和下颌间无分离运动;吸吮/吞咽/呼吸协调;5个月后觅食反射消失;5个月后张力性咬合反射消失;咽反射存在。
7~9个月:小儿舌的活动范围明显增大,活动模式增多,会上下、前后方向运动,即吸吮(sucking)动作;唇活动增多,会合在奶嘴上“抿”下勺中食物;用杯饮水时下颌稳定性仍差;吞咽时仍可见舌前伸;咬食物时可见舌、唇与下颌有少量分离活动;能在口腔内移动食物,从两侧到中间,从中间到两侧;吞咽半固体食物时可见合唇动作;咽反射减弱。
10~12个月:小儿表现出真正的吸吮(sucking)动作;会用牙齿清洁下唇上的食物;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行提高;吞咽时仍可见舌外伸;咬软食时下颌稳定性好,能自我控制咬食动作;吞咽奶液等流汁食物时唇闭合能力提高;口腔内食物移动范围增大,能超越中线,出现滚动式咀嚼动作;咀嚼时有较好的唇和颊活动参与。
13~15个月:有的小儿通过咬住杯沿提高下颌稳定性;舌和唇能分离活动;吸吮/吞咽/呼吸协调性良好;能合唇咀嚼;咬固体食物时有少量自控能力。
16~18个月:小儿开始发展下颌主动控制能力;吞咽时舌外伸减少;能很好地控制流汁食物;主动良好地控制咬合,不需转头辅助;吸吮/吞咽/呼吸协调性更趋完善。
19~24个月:小儿会用舌清洁唇部食物;能连续饮;能用吸管吸;吞咽时舌后缩;能自如地咬肉类食物;能在口腔内超过中线移动食物,动作自如。
25~36个月:小儿能很好地主动控制下颌;吞咽时舌尖上抬;咬食物时下颌分级调控好;咬食物时头部分离活动好;食物在口腔内平稳移动,从一侧转移至另一侧;舌活动度和灵活性发育逐渐完善。
2、小儿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造成小儿吞咽障碍的原因可能有U(1)口咽和喉疾病:1、口炎、外伤。2、咽、喉疾病:①扁桃体周围脓肿;②咽后壁脓肿;③咽喉结核;④咽喉白喉。(2)食管疾病:1、食管炎:①非特异性食管炎;②消化性食管炎消化性食管溃汤。2、食管癌。3、食管良性肿瘤。4、食管“良性”狭窄。5、食管憩室炎。6、食管结核。7、Barrett食管。8、食管裂孔疝。9、食管内异物。10、食管黍膜下脓肿。11、食管先天性疾病:①食管蹼;②先天性食管闭锁;③先天性食管狭窄;④先天性信管过短;⑤先天性食管扩张。12、食管受压:①纵隔疾病;②心血管疾病;③甲状腺肿大。(3)神经、肌肉疾病或功能失常:1、神经、肌肉器质性疾病:①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疾病;②肌肉疾病;③结缔组织疾病;④全身性感染和中毒。2、神经肌肉功能失常:①贲门痉挛;②缺铁性吞咽障碍;③弥漫性食管痉挛;④精神性贲门失弛缓症。
我们大致可从几个地方观察出是否有吞咽问题:吸奶困难;吸奶时身体会弯成弓形;不喜欢固体食物;喂食时间长,通常要超过30分钟;易流口水或常有液体食物从嘴巴流出;饮食时不心就会呛到引起咳嗽;学不会用杯子持续的喝水;体重较轻或成长较慢。有吞咽障碍的孩子,除了语言发展上会有问题外,同时也有可能会常便秘或是营养不良,肺炎或是上呼吸道发炎。
小儿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决不是成人的缩影。在吞咽障碍问题上也是如此,小儿在生理解剖上的最大特点是不断的生长和发育,吞咽器官有关结构的相对位置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出现吞咽障碍的情况和及其治疗也应与此种变化相对应。如果发现孩子有吞咽障碍,及早就医是唯一的办法。通常语言复健师会观察孩子吞咽时喉咙的肌肉运动,给孩子吞咽的训练课程。同时也有可能会给做家长一些特别的工具或饮食建议,在家里给孩子做吞咽训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