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是指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导致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人体内唯一的一处动脉通过静脉的结构即是海绵窦,又因为高发几率的颅脑外伤,故海绵窦区极易发生动静脉瘘,其中TCCF占70%以上。自1974年Serbinenko首次报道以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获得成功,随着医学影像的飞速发展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以及30多年来栓塞技术的不断完善,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治疗CCF的首选方法。
二、病因
复杂的病因 因外伤引起者占75%以上,如颅底骨折撕裂、骨片刺破、异物穿通伤、火器伤;其他因素可发生自发性CCF,如动脉瘤破裂、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妊娠期间自发性CCF。不同的病因会导致治疗过程和效果的不同。
三、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 CCF的诊断主要是靠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典型的眼征,尤其是加上有颅脑外伤史即可确定诊断。头颅CT、MR可发现突眼,海绵窦显影增强或眼静脉增粗,可作为辅助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1)搏动性突眼(文献95%以上),因为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影响了眼静脉的回流造成;(2)震颤与杂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休息,这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过程中以杂音消失为标准;(3)球结膜水肿和充血,由眼静脉的回流受限造成,是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4)眼球运动受限(不多见),是因为通过海绵窦的颅神经受压所致;(5)视力减退;(6)神经功能障碍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伤的早期出现,与外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关;(7)致命性鼻出血,可能与假性动脉瘤有关。
脑血管造影能为血管内治疗提供全面信息。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突眼相鉴别:(1)突眼性甲状腺肿;(2)眼眶内肿瘤;(3)眼眶内血管性肿瘤;(4)海绵窦血栓形成;(5)脑膜膨出。有经验的医生常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治疗
CCF的治疗目的 (1)保护视力;(2)消除杂音;(3)使眼球回缩;(4)防止脑缺血或出血。由于CCF的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以减少动脉血液流入海绵窦。单纯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通常可以用可脱球囊闭塞瘘口,手术时间短、效果好、费用低。瘘口较大时,有时即使放置多个球囊仍不能闭塞瘘口,需改用弹簧圈+ONXY胶的栓塞法。对于有脑膜血管参与供血的颈动脉海绵窦瘘,即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可采用经静脉入路,用弹簧圈+ONXY胶的栓塞法,可治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