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只是夏季、阳光猛烈时,也不只是户外活动、外出旅游才需要,防晒是一年四季都得做的一门功课。对皮肤的保养来说,防晒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一步,做了之后可能不会马上显效,但若你稍有怠慢,它却可以很快给你点“颜色”瞧瞧。所以说,防晒不只是夏天,也不只是室外,室内防晒也千万不可遗漏,特别是座位在窗户边上的工作者。
一、教你认清紫外线。
能引起皮肤病的主要是紫外线(UV)和可见光。UV根据波长不同分为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及长波紫外线,其中中波、长波紫外线是引起光敏性皮肤病的主要作用光谱。能让人明显感觉皮肤被晒伤的是“中波紫外线”,英文缩写是“UVB”。UVB只能达到表皮基底层,强烈照射能引起表皮坏死和色素沉着。比如去海边回来,马上能看到皮肤被晒红、晒脱皮,这就是UVB作祟。
上班的日子,大家觉得大多数时间不在室外,许多人觉得室内没有强烈的紫外线,对皮肤没有晒伤的可能。不过,室内仍有紫外线及可见光,能够通过玻璃窗的紫外线是“长波紫外线”,就是我们防晒霜上的“UVA”。紫外线中的UVA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无论阴晴,只要有玻璃窗,就能轻松地穿透进室内。
长波紫外线可穿透表皮作用于真皮浅层,使皮肤晒黑,并导致脂质和胶原蛋白受损,造成皮肤光老化甚至皮肤癌,作用缓慢持久,具有累积性,不受玻璃、遮阳伞、衣服等阻隔。周冼苡说,皮肤的“光老化”跟自然老化不一样,它日积月累会使皮肤更粗糙,导致皮肤衰老、松弛,是不可逆的,属于皮肤的“无形杀手”。
从早晨6点开始,紫外线的威力就在不断加强,平时常态生活中的日晒是很容易伤害皮肤的。如果是朝九晚五上下班的白领一族,接受的阳光不是很强,或者虽然是室内工作,但房间的采光较好,那就得预防“长波紫外线”的伤害了。由此可见,在室内依旧需要做好防晒功课,涂适合自己的有防晒作用的滋养隔离霜,尽量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皮肤。
二、防晒系数怎么看?
很多人都使用各类不同的防晒霜,但是对上面标明的一些系数确实一知半解。一般来说,防晒系数SPF是测量防晒品对阳光中紫外线UVB的防御能力的检测指数。而PA则是测量防晒品对阳光中紫外线UVA的防御能力指数。目前日系防晒产品采用的标识为:PA+(有效)、PA++(相当有效)、PA+++(非常有效)3种。目前对于PA值,国际上并无认证标准。
SPF防晒系数的数值适用于每一个人,其计算方法是:假设紫外线的强度不会因时间改变,一个没有任何防晒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阳光下20分钟皮肤会变红,当他采用SPF15的防晒品时,表示可延长15倍的时间,也就是在300分钟后皮肤才会被晒红。
许多人在购买防晒品时,总以为防晒系数越高越好,虽然说,SPF值越高,防晒时间越长。但系数高的产品往往含有大量物理或化学防晒剂,对皮肤的刺激相应也较大一些,容易堵塞毛孔,甚至滋生暗疮和粉刺。周冼苡解释说,其实防晒系数只是一个参考数字,实际上还必须依照个人的肤质、日晒反应、活动状况及流汗状况等来考虑。
三、专家教你正确防晒。
周冼苡建议,以东方人的肤质来说,日常防护可选用SPF10―SPF15的防晒品,室内防晒的话这个数值也就足够。正确的防晒观念由于隔离成分必须渗透至角质表层后,才能发挥长时间的吸收隔离效果,因此最好提前在出门前30分钟先擦拭防晒品。
使用的剂量上,通常在皮肤上的涂抹量为每平方厘米2毫克时,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晒效果。有些人以为防晒品多涂几次效果就更好了,但是,SPF值不能累加,涂两层防晒霜,也只有一层的保护效果。正确的做法是,不管在室内还是户外,防晒措施不是一味加高防晒系数,而是随着流汗及擦拭的流失及时补充防晒品。
对于敏感性皮肤,选用防晒品时更要注意,使用某一新产品前,最好先在手背或者手臂或耳根处试涂一下,待24小时后没有出现过敏反应才可使用。另外,对于长湿疹、水泡、严重痤疮的人群,要以物理遮盖为主,比如戴帽子、撑伞等,若要选用防晒品,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使用不当加重病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