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盛大的“狂欢节”。常常是以家族为中心,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长途奔袭地回到父母所在的故乡,长达两周的大吃大喝、大鸣大放和大聚小聚。
从亲情、团圆、民俗的角度,一家人忙碌了一年,相聚狂欢一下,无可非议,对文化的传承和亲情的维系也是有利的、必须的。但从医学的角度,尤其是对于那些中风患者和高危人群,狂欢的方式如不科学,则是危险的,以致春节期间几乎成为中风的高峰期!
为了避免把喜剧演绎成悲剧,以下事宜是上述人群需要认真注意并加以防范的:
1、长时间的和过度的疲劳。或许是为了准备各种年饭,或许是辗转奔波,或许是开长途车,或许是其他各种兴奋难以正常睡眠,总之许多人对于春节的感受是除了兴奋,就是累!这些都可能导致大脑过度兴奋、血压升高,诱发中风的发生。
为此,笔者建议患友:保持好心态,注意劳逸结合,提前规划好行程,避免疲劳驾驶。
2、觉得吃药不吉利,或者是忙于准备、接待、应酬而忘了吃药,导致治疗突然中止。许多研究表明,突然中止预防中风的药物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一大危险因素。
在此,笔者强烈建议中风患者切勿中止药物治疗,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地吃药。并像平时一样,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或身体不适,及时和自己的主诊医生保持联系。
3、连续的、无节制的大鱼大肉,每天摄入远远超过体能消耗所需的热量、蛋白质和胆固醇,则容易导致体重迅速飙升,血液粘稠,如果再加上无节制的静坐和睡眠,还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为此,笔者建议,适度、科学、均衡饮食,并注意坚持适度的锻炼。
4、春节期间喝点小酒可以增加节日气氛。但许多地方的民俗将其演变成酗酒和斗酒。一些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会在各种“威逼利诱”之下参与其中。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陋习,也是许多喜剧转化为悲剧的“元凶”。
为此,笔者强烈呼吁国民,尤其是中风患者节制饮酒,其家人、朋友、同学、同事也应该对他们加以理解和体恤!
4、情绪过于激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亲人和朋友之间久别重逢,难免心潮澎湃,心里总有说不完的话,过去发生了道不完的事儿,但总有一些患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喝了酒之后,这些都容易导致血压突然增高,血管破裂或动脉硬化斑块脱落,诱发脑出血、脑梗死和心肌梗死。
为此,笔者很严肃、很负责地提醒中老年患者: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激动时倒地猝死或紧急住院的镜头不是艺术虚构,而是可以分分钟发生的真实故事!
5、长时间静坐在窗门紧闭、烟雾缭绕的家里打麻将也是春节期间中国人的一大“奇观”和传统节目,尤其是农村和乡镇。部分地区还特别好赌,觉得打麻将不赌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一方面,长期静坐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大量的血液滞留在下肢,突然站起来的时候容易导致心脑缺血。另一方面,因为打麻将(尤其是带赌博性质的麻将)是一项很费脑、很刺激的脑力劳动,不管是放炮还是吃胡,都可能使血压突然增高。尽管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每年我国猝死在麻将桌上的人数应该不在少数!
为此,笔者建议:
(1)避免长时间打麻将,一次打麻将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可以中途换人或者中间休息一下,活动活动。
(2)尽可能以娱乐为目的或者抱着小赌娱情的心态打麻将。
(3)打麻将时,尽可能不要抽烟,并定期打开窗门通风换气。
6、全民乱套式的作息现象也是春节期间一大特色,理由可谓千奇百怪。有因为终于回家了,兴奋;因为夜间鞭炮燃放,搅得不安神的;有熬夜打麻将,下不了台的;有换了新环境,认床睡不着的;有反正不用上班,追求“自然醒”的;更多的是吃饱了睡,睡醒了接着吃的。
作息时间的突然打乱,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几个现象,都可能诱发中风的发生。
为此,笔者建议:
尽可能维持平时的作息习惯,如实在有困难,也应加以弥补,如设置起床闹钟,中午小睡一下,时不时到户外走一走,搞一些家庭内部的体育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等等。
7、春节期间身体不舒服忌讳就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他们常常是这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的导演和主角,也是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内心负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孩子总是胜过爱自己;他们平时节俭度日,节日也总是起早摸黑地把几乎所有的活揽在自己身上,只是希望孩子们吃好点,睡多点;还总担心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破坏节日的喜庆气氛。
为此,笔者向天下为人子女的人们建议:
关爱父母,不仅仅只是回去看望他们,更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回家后,要多和父母拉家常, 多点嘘寒问暖,多帮帮他们做些家务,多问一问他们的身体感受。一旦发现父母有异常征象,要及时带他们去医院就诊。
要破除迷信,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胜过一宝。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正好可以利用节假日空闲时间,带上自己的父母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总之,春节是喜庆的节日,过好春节不仅仅只是吃吃喝喝、热热闹闹,还要把握好自己的健康关,不要让自己的健康因为喜庆而受伤!
最后,笔者向天下患友拜个晚年,祝你们春节愉快、健康长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