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患者越来越多,有些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很棘手,治疗缺失和治疗过的情况普遍的存在。它就像一个谜一样让医生头痛不已,让患者苦恼不休。究其还有哪些秘密呢?
1、病灶深藏,找不到压痛点。如病灶在椎间盘内、椎间孔内、微动关节、小关节内、脊椎横突前方、脊椎侧前方等,这些隐藏的病灶引起的颈、背、腰、腿痛,症状明显,但无压痛。
2、出现了痛觉过敏。慢性疼痛的患者刺激与感受之间发生了复杂的变化。⑴原发性痛觉过敏: 指伤害性感受器发生敏化。伤害性刺激引发的痛觉冲动信号在向中枢传递的同时,又在神经纤维分叉处向另外周围神经末梢传递,逆向释放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神经介质,刺激血小板释放更多的致痛物质,经中枢调节,最终刺激虽已停止但仍持续性疼痛。伤害感受器处于致敏的兴奋状态,即感受器发生敏化。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内存在的辣椒素受体的蛋白量下调,其痛阈下降,即是一般的活动也可诱发痛觉。⑵继发性痛觉过敏,也称"触诱发痛",是Aβ神经元的解剖学和化学的改变,原本不传导伤害性信息又不含p物质的Aβ神经元,在炎性刺激下转变成为合成p物质,其轴突向脊髓神经元芽生,与背角痛敏神经元形成新的突触,非伤害性传入可触及和加强痛敏神经元的活动,使反应阈值大大降低,且背根神经节内Aβ神经元的电特性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炎症自发放电神经元的数目比例及自发放电频率明显增多,被动和主动膜的特性变化,阈值下降,外围感受野明显扩大。
3、出现继发性损害的病灶。如慢性腰部软组织疼痛引起背伸肌紧张,其痉挛或挛缩可引起背、颈、肩及上肢痛,头枕部疼痛;脊神经后支受刺激可引起臀部及下肢痛。
4、出现了牵涉痛。如腰部软组织损害可以引起下肢痛、腹痛;冈下肌群损害可引起上肢痛、尺神经支配区的麻痛;颈肩部软组织损害可引起类似心绞痛。
5、出现外周传导阻滞性痛。慢性无菌性炎症刺激神经根干,肿胀、粘连使其起到感受器的作用,
粗纤维的传导首先发生阻滞,而细纤维的传导仍起作用,即粗细纤维传导比例失调,使脊髓传导疼痛的闸门开放,出现外周神经源性疼痛。
6、交感神经系统受累占优势。如颈肩部软组织损害,有以疼痛为主,有以颈肩酸胀、上肢麻为主;
有以失眠为主;有以眩晕、头昏、眼部症状为主;有以咽喉部症状为主;有以心慌、胸闷为主等等复杂的综合症。
7、慢性软组织疼痛可引起情绪、心理变化,如抑郁或烦躁、偏激等。
8、治疗方法选择不恰当。如⑴非手术治疗没有针对病灶有的放失,未击中其致病的要害部位。⑵该手
术治疗的未手术,一味强调保守治疗。⑶手术的方案不全面,如软组织松解的不彻底;椎间盘损害并
腰椎严重失稳,只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未考虑到稳定的问题。⑷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合并其他致痛性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而未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