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认识
精神障碍是严重“心病”
南农:精神病分轻重,通常所说的心理问题也属于精神病的范畴吗?
彭红军:这个概念应该反过来说,心理问题的范畴更大,包括一般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在我国,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重性精神病占人口的1%-1.5%,约1600万人;更多的是轻度精神障碍,如神经症等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理论上来说,超过80%的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人通过自我调节能够克服,但有一部分人无法有效地舒缓压力,获得的社会支持也不够,最后发展为精神障碍。
南农:有哪些精神病是不太典型、容易被忽略的?家属应该怎样发现异常?
彭红军:有些焦虑、抑郁的病人一开始是不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的,表现为头痛、心慌、呼吸困难或局部不适等躯体化症状,去内科反复做各种检查,但是没有查出任何疾病,最后才发现是心理问题。
另一种容易忽略的情况,是忽略了精神疾病高复发的特点。病人出院后,未按医嘱巩固治疗或定期门诊复查,直到病人出现明显胡言乱语,行为紊乱(如出现脱衣露体、打砸等明显的异常),才被送到医院就医。需要提醒家属的是,对于精神疾病康复期的病人,要密切关注其睡眠及情绪的变化,如果病人睡眠差、易发脾气、敏感多疑,多半是复发的先兆,建议带其到门诊复查。
南农:对于有可能危害到社会安全的重性精神病,国家已经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统一管理。但还有大多数的轻中度精神病患者,尤其在基层,这部分病人主动就医的并不多,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彭红军:在基层,出于病耻感和相关知识的匮乏,还是有些病人拒绝心理治疗。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全民普及常见的精神病及其表现,民众能够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情况,家属也能较早地辨别亲人是否出现了精神障碍。
另外,可能基层医院不一定有心理科,建议有躯体症状但治疗不理想、怀疑心理问题的病患,可以先到相应的内科就诊。目前,我国已加强了基层全科医师培训,很多医师对精神心理问题都能识别,能给患者提供正确的就医指引。
治疗对策
建议早期心理科就诊
南农:精神科一般怎么分科?怎样就医更有针对性?
彭红军:如果从年龄段来区分,一般分为老年、成人和儿少精神科。老年精神病多由器质性疾病伴发,像脑血管病、肿瘤、垂体功能异常、老年痴呆等,治疗上不仅要同时兼顾精神和躯体,对他们的护理要求也更高,有时需配合认知及躯体功能训练。
成人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儿少精神病较多的是多动症、自闭症、情绪障碍等,针对儿童,通常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如结合药物、心理辅导及游戏治疗等。
另外,从发病的轻重缓急可以分为急性病区(如我院的早期干预病区)及慢性病区。对于首发、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患者一般送早期干预病区;多次反复发作需要长期住院的病号可住慢性病区(如我院的江村分院),慢性病区针对慢性病人,开展工娱、康复(如手工、缝纫、种菜等活动)帮助病人全面康复。
南农:出现心理问题,吃药好还是找心理医生“聊天”好?
彭红军:药物、心理辅导、物理治疗并称精神科的“三大法宝”,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治疗,要看病人的个人情况。一般来说,急性发作的重性精神病患者,通常有严重失眠、兴奋、吵闹、乱语或有冲动伤人、自伤行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当病情得到控制,兴奋躁动的精神症状明显改善,能够接受有效的沟通时,在保持药物治疗之外,心理治疗也应及时跟上。
对于明显由社会、家庭因素引发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药物及其它治疗。但是,有些特殊类型的精神病,如内源性抑郁症,找不到明显的社会应激因素时,建议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总体上,针对不同的病人,治疗的侧重点不同,但很多时候,几种治疗方法结合效果更好。
南农:都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发现疑似精神病,是否一定得就医?轻度精神病能否通过得到关怀或满足,实现自愈?
彭红军: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原则上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病的早期对病人干预,可以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冲动伤人和自伤的风险,降低病人的精神残疾率。有两种情况需特别注意:(1)隐匿性抑郁症,不及时发现,可能会有自杀的风险;(2)精神分裂症拖得越久,治疗的效果越不好,临床有1/3的病人,最后出现人格退缩,社会功能减退,成为精神残疾,对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随着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也逐步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建议出现心理问题的病人,有条件的话,在早期最好能先到心理精神科就诊。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通常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来自亲朋的支持与鼓励,也是病情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上确实有些病例,不用服药,通过休息、自我调节,与家人有效的沟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病情自行缓解,甚至终生不发病。
家庭护理
尊重关爱+细心观察
南农:家中有精神病患者,家属怎么跟他们沟通?有什么细节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彭红军:大部分的精神病人还是有病耻感的,家属首先应是无条件地接纳他们,尊重他们。还有,就是关心和支持,有些病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家人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督促服药、就诊,多与他们沟通,对疾病的康复会有很大帮助。
陪护精神心理问题患者,有几个方面是家属需要留意的:
(1)儿童、青少年心理精神问题,很多时候跟家庭的内部关系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其实就是对父母的一种抗议,治疗的过程中建议在心理辅导之外,也要进行家庭治疗,父母应适当改变教育方式,改善家庭关系,学会与子女沟通;
(2)对抑郁症的病患,家属最关键是要细心观察,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预防自杀。有些抑郁症自杀思维、行为很隐秘,让人防不胜防;
(3)精神分裂症的病患有可能在妄想的支配下冲动伤人,家属应防止病人伤害自己或他人。
南农:在患者的康复期间,家属可以做些什么,配合他们治疗?
彭红军:精神病患者出院回到家里后,有些还需要长期巩固治疗的,维持1/2-1/3的治疗期药量,家属应督促他们按时吃药,每月带他们复诊。此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他们从事压力不太大的工作,对他们回归社会都有帮助。
家属应多留意病人的情况,如果出现失眠、烦躁易怒、敏感多疑、行为怪异,有可能是精神病复发的先兆,早期识别,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常能显着改善疾病的预后。
南农:有家属担心抗精神病药物会使病人变呆,身体变差,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
彭红军:自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个精神类药物氯丙嗪诞生至今,很多新药陆续被开发出来,总体上疗效越来越好,副作用也小了。需要澄清的是,抗精神病药本身对智力影响不大,也就不存在使病人变呆的说法,现在很多药物还能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使注意力集中,思维更流畅。只是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存在锥体外系等副作用,病人可能出现表情呆板、流口水、目光呆滞、手抖等表现,但目前的新药普遍副作用小了,再加上可以用其他药物对抗这种副作用,已经很少病人出现以前的呆傻表现了。
南农:精神疾病患者所在的家庭,家人不仅要承受因医治疾病而产生的巨大经济压力,还可能要经受病人发作时各种突发的精神伤害,甚至是身体伤害。家属日常应该如何自我保护,避免精神病“传染”?
彭红军:家庭成员精神受影响是肯定的,对家人来说,精神病患者是一个慢性的应激,很多家属都会出现焦虑、抑郁表现。在陪护患者的同时,家庭成员注意自我调节,譬如可以做些减压、放松运动,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必要时也可以看看心理医生。
临床常见精神疾病
【抑郁症】
主要表现为心情不好,对任何事物缺乏兴趣,病人常常说高兴不起来,终日愁眉苦脸,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话少,精力疲乏,不爱活动,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严重的有自责自罪感,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强迫症】
以刻板形式反复出现在患者的头脑中的想法、观念或冲动,反复想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如反复想自己是不是说错了话而反复询问他人自己说了什么;反复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事而反复检查其正确性;反复回忆以前发生的一些事;反复担心自己会受到某种细菌和毒物的感染而反复洗手、洗澡、洗衣服。
患者的这些想法来源于自己的内心,为此感到痛苦,却又控制不住。
【精神分裂症】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
此病的不同类型表现多种多样,偏执型表现为凭空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夸大、被害等多种妄想,多数病人沉湎于幻觉或妄想之中,不与周围人接触。青春型表现为言语增多,情感喜怒无常,行为紊乱,幼稚、奇特。紧张型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少语少动,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不动或者正好相反,行为冲动,不可理解,砸东西、伤人毁物等。单纯型表现为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生活懒散、情感逐渐淡漠,日益脱离现实生活。
【自闭症】
又称孤独症,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起病于婴幼儿期,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孩子常与人缺乏眼神交流,也不会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人交流;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异常,时常发出怪声,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流方式。人情冷漠,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自娱自乐,兴趣局限,行为上常自寻刺激、自我伤害,或者刻板、古怪。
【痴呆症】
分为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两种,它们的共同表现都是日益加重的很难逆转的智力、记忆力减退,严重者不认家门、不认家人,为此经常走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无法控制。
【焦虑症】
表现突然发作的极度紧张、恐惧,心悸、窒息感,害怕自己会发疯或死去,濒死感,以致惊呼、求救(惊恐发作);或表现经常的、持续的、无原因,也不知道针对什么的紧张、担心、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等。
【失眠症】
是对睡眠质和量长时间的不满意状况,可以出现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躁狂症】
表现为:(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意志增强。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病程一周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