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中医理疗科的医生朋友聊天,说到他们科过年期间都络绎不绝的颈椎痛患者。不禁想到现在盛行的“低头族”。地铁上,饭桌上,电梯里,家里,你我他,是不是都在抱怨时间越来越少,睡眠越来越差的时候,还在抱着手机不停地刷微信?又不禁想到,N年前“偷菜族”更是全民总动员,定闹钟半夜三更来偷菜。还不禁想到身边总有几个朋友说,没什么爱好,就爱玩个小牌,喝个小酒,以致常常见到他醉醺醺的,工资所剩无几?
这些无法阻挡的,不由自主控制不住的不就是“瘾”吗?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身边,甚至自己这里感受到它的存在!这真是一个瘾的时代啊!成瘾完全就像所有的流行病一样,传播力惊人!
刚才所说的还只是行为方面的成瘾,众所周知,似乎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也觉得不算什么。不知道的是,就在虎门销烟敲响的警钟还有余音的今天,一种更可怕的成瘾悄然而来,迅速吞噬着这个社会的生命力――滥用物质成瘾。
近两年吸毒明星上演的监狱风云快成了连续剧;去年2014年,广东3000警察清剿陆丰制毒村,发现制毒窝点分散于全村3成的家庭作坊里;社会类新闻常常出现的,因大量使用止咳药水、曲马多等处方药的年轻人飙车出车祸;昨天报纸的一则常见的已经只能以豆腐块大小版面曝光的新闻:警察抓获了一名杀害5岁幼童的嫌疑犯,审查中罪犯说,因为吸食冰毒产生幻觉,觉得那个孩子是魔鬼,要害自己,所以杀了他……
瘾已经来了,你知道吗?
全球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在中国,如止咳药水成瘾自90年代初期从香港,经深圳传入内地,现广东、东北、福建、武汉、北京、天津、南昌、江西等地已经泛滥。处方药曲马多、复方甘草片,阿片类药物如美沙酮、丁丙诺啡,安眠药安定、佐匹克隆,非处方药美沙芬等药物成瘾现象也异常严重。并且都呈现成瘾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曾经我们和央视的记者调查暗访发现广东很多小学门口有废弃的处方药包装,很多小学生在滥用);成瘾群体范围越来越广到各行各业(我们收治的病人有经商的,有自由职业者,有企业员工,有公务员,甚至有警察);成瘾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多药滥用外,住院的病人提到的奶茶,开心水,五仔等)。
现国外,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针对药物滥用危机的应对措施开始有深入研究,而我国还不系统,实践层面上更多还聚焦于“预防靠约束供给,遏制靠法律政策”,这远不够,如何“减少需求”(对青少年展开教育引导,对易感人群的干预,对成瘾患者的治疗),也应该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
而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我想从我做起,为“减少需求”做些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