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脑瘫(CP),是小儿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如肢体肌张力异常增高与痉挛或不随意运动与共济失调,常伴发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视听异常等多重残障。国际上统计脑瘫的发病率为1‰-5‰,是继脊髓灰质炎被控制后近代最常见的儿童致残性疾病。 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康复科罗秋燕
脑性瘫痪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很多原因都可以构成高危因素,如妊娠期、围生期、出生后短时间(1个月)的伤害。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可以根据高危因素、神经症状、姿势和运动异常、肌张力异常进行诊断。我国1988年小儿脑瘫会议拟定的三个诊断条件为①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瘫痪;②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它异常;③除非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落后外,一般来说,在临床上,若出现下列情况则应高度警惕脑瘫的可能。
1、病史方面:①早产儿;②低出生体重;③出生时或新生儿期有严重的缺氧、惊厥、核黄疸、颅内出血。
2、症状方面:①智力发育迟缓、情绪不稳、易惊恐;②运动发育迟缓;③肢体及躯干肌张力增高和痉挛的典型表现。
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重复,感知觉的异常,以及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疾病,大多数患儿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本症发病于婴幼儿期,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少数儿童4~5岁时症状才明显,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2.6-5.7:1。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50万左右孤独症患儿。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如何才能发现孩子在早期的孤独症倾向呢?
以下的18种行为就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下7种行为,就应该怀疑他有孤独症倾向了。
1.对声音没有反应 2.难于介入同龄人 3.拒绝接受变化
4.对环境冷漠 5.鹦鹉学舌 6.喜欢旋转物品
7.莫名其妙地发笑 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 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动作发展不平衡 11.对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对视
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闹 15.特别好动或不动
16.拒绝拥抱 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 18.用动作表达需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儿童多动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行为异常。一般起病于6岁以前,到了学龄期症状变得更为明显。调查显示,中国儿童的ADHD患病率为1.3%-13.4%,各地的差异很大,男孩多于女孩。其中7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会持续终身。至于ADHD的病因,至今尚未确定。
ADHD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注意力涣散:①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②常犯粗心错误;③对别人不加理解或不予聆听;④不能按照指示完成作业、日常家务或工作;⑤不愿做那些需精力集中的事情(如作业或家务);⑥常丢三忘四。
活动过度:①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课堂纪律差,常影响其他同学)②于不合适的时间和场合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③往往不能安静地游戏或活动;④常一刻不停地活动,似有个机器在驱动他;⑤常话多。
冲动控制力差:①耐心差、不能等待。②常打断或干扰别人。③遇到挫折不能忍受、出现激烈的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
学习困难: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注意障碍可以导致学习成绩落后。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又称“弱智”,是一组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水平和适应生活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据1990年全国普查,我国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3%。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复杂,涉及的面较为广泛,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等诸因素。MR的致病因素又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环境因素包括感染、中毒、外伤、营养、代谢,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个人僻好,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
最新DSM-Ⅳ的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为:
一、智力比一般水平显著较低下,智商低于70(如是婴儿,只作临床判断,不作IQ测定)。
二、目前适应功能有缺陷或缺损(病儿不符合其文化背景同年龄儿应有的水平),至少有下列两项表现的缺陷:言语交流、自我照料、家庭生活、社交或人际交往技巧、社区设施的应用、掌握自我方向、学习和技能、工作、业余消遣、健康卫生与安全。
三、起病于18岁以前。
抽动秽语综合征(multiple tics-coprolalia syndrome)也称为Gilles de la Tourtte综合征,典型表现多发性抽动和发声痉挛。首发体征为运动痉挛常累及面部,表现用力吸气、眨眼、皱眉和噘嘴等,也可出现摇头、仰颈、提肩、扭身、投掷、踢腿等;发声痉挛是喉肌痉挛发出单调的如喉鸣、犬吠样怪声,也有类似咕哝、嘘声、清喉、咳嗽等声音,有时说粗俗、淫秽语言(秽语症),模仿他人语言和动作(模仿语言、模仿动作)和复述词或短语(重复语言)。约半数的患儿涉及自残行为或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程有缓解复发。症状通常出现于2-21岁,男孩多见。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
DSM-Ⅲ的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2-21岁;2、复发性不自主的快速重复的无目的动作,涉及多组肌肉;3、多发性发音抽动;4、可受意志控制达数分钟至数小时;5、数周或数月内症状可有波动;6、病程至少持续一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