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来自美国28个州的113名妇女,因服用包装错误的避孕药而意外怀孕,她们联合将制药公司告上法庭,并巨额索赔,包括孩子的生产、抚养和教育费用。有些州法律规定,孩子抚养费包括上大学的费用。美国是一个极为讲究人权的社会,他们反对堕胎,可能这就是他们怀上孩子就要生出来的原因吧。该制药公司在出产包装上,将无激素含量的安慰剂药片与有避孕作用的药片颠倒180度后出售,所以造成如此大量的意外妊娠。这事要是在中国可以说简直不可思议。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女性科张碧云
说起意外妊娠,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个概念:比尔指数,是指每100名妇女使用某种避孕方法1年所发生的非意愿妊娠例数。若指数为1,指的是如果100名妇女使用一种避孕方式一年,有1位发生意外妊娠。比尔指数越小,说明此种避孕方法效果越好。
目前的避孕方式,有安全期避孕、避孕套屏障法、皮下埋植、宫内节育器及绝育手术等。宫内节育器、绝育术、皮下埋置及COC的比尔指数均<1,故具有高效的避孕效果,而安全期避孕,比尔指数是14-40,由于不安全,故不提倡。
下面,我们来谈谈口服避孕药的二三事儿:
1、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历史
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COC)是全球广泛使用的避孕方法之一,由低剂量的雌激素与孕激素组成的复合甾体激素制剂。目前WHO推荐使用的是炔雌醇含量≤35ug的COC。从1960年第一个COC,即Enovid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至今,已经有50余年发展的历史。并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进展:
(1)雌激素剂量由Enovid 中的150ug减少至30-35ug,甚至20ug。(2)发现和应用更加具有天然孕激素特性,不同类型的孕激素:第一代孕激素同时具有较强的雄激素特性,现在临床已经不用了。第二代,避孕效能更高;第三代,与第二代相比,其抑制排卵的作用更强,且几乎无雄激素的作用。新型孕酮类似于天然孕酮的生理活性,且具有抗雄激素用,甚至兼有抗盐皮质激素的作用。故“以往口服避孕药由于所含的孕激素具有雄激素样副作用,会引起水钠潴留,因而长期服用这些口服避孕药后,身体可能会发胖、体重增加等等缺点,已经被第三代新型的避孕药完美地克服了”。(3)COC给药方案,从自然月经的28天到现代的21天,之后有7天的无激素间期(HFI),通过认为的雌激素孕激素在体内下降,引发内膜脱落撤退性出血。如今,HFI更加短的COC(优思悦,24/4方案),每片仅仅含有炔雌醇20ug,可以更好地抑制排卵病减少激素水平的波动,从而降低了激素撤退相关性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 目前口服避孕药的种类、给药时间及漏服的应对
常用的有去氧孕烯(妈富隆)、炔雌醇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炔雌醇屈螺酮(优思明及优思悦)。
多数COC的给药方法是在月经周期的第1~5天开始服用,每天1片,停药4-7天,有阴道撤退性出血。避孕效率可以达到99%以上。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服药不规则或者漏服,当一个周期中漏服3片或者更多时候,其妊娠的可能性最大。漏服后如何补救呢?漏服超过12h或者漏服2片以上时候,原则上可继续常规服药,同时用避孕套等屏障避孕最少7天,或者采取紧急避孕方法,防止非意愿妊娠;若剩余药片不足7片,可在常规服用完本周期后立即开始下一个周期的药片。
一般来说,在月经来潮的第2~5天服药,可以在最初的7天内加用其他的避孕措施。在月经来潮的第1天服药,会产生最佳的避孕效果。
3、 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禁忌症
有七大类情况,为COC的使用禁忌症,包括:(1)母乳喂养者产后不足6周,非母乳喂养者产后不足21天,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的妇女,吸烟者,及年龄在>35岁者。
(2)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如肺动脉高压等。
(3)风湿性疾病:抗磷脂抗体阳性,或者不明原因的SLE。
(4)神经系统疾病:持续的无先兆的偏头疼。
(5)生殖系统炎症疾病:急性慢性盆腔炎症。
(6)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合并肾脏、视网膜疾病或者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或者糖尿病病史超过20年的。
(7)胃肠道情况:病毒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或者肝癌等。
目前新型短效的COC仍然是避孕的主要方式,且除了避孕用途,COC在妇科疾病领域还有相当广泛的非避孕用途,此不赘述。
本文系张碧云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