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在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种反复发作性剧痛。在神经系统疼痛疾病中最为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吴广源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无原因的一侧颜面部突然发生短暂的阵发性闪电样剧烈疼痛。疼痛似电击、刀割、烧灼或针刺样。有的疼痛发作时可伴有流泪、流涕。疼痛一般持续约数秒至1、2分钟后而突然停止,病人恢复到疼痛前的状态。发作最初多数较轻,疼痛发作次数较少,间歇也较长,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逐渐频繁,疼痛也渐剧烈。
部位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支或数支,也可由一支开始,尔后扩散到其它支。疼痛发作多沿神经的走行分布,第1支的疼痛部位在眼部的表浅或深部、上睑及前额部;第2支的疼痛部位主要在面颊部、上唇、腭、上牙和上齿龈等处。第3支的疼痛部位在下颌、下唇、下牙、下齿龈、舌前2/3等部位。少数病人出现双侧三叉神经痛(2%~5%)。40%~50%的病人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区,称为“扳机点”。扳机点多发生在上下唇部、胡须处、上下齿龈、鼻翼、鼻唇沟、颊部、眉毛等处。此区对触觉及运动极为过敏,一触动即刻激发剧烈的疼痛发作,且疼痛由此点开始,立即扩散到其它部位。可因吃饭、说话、呵欠、咀嚼、吞咽、洗脸、刮脸等面部运动引起,甚至身体的其它部位的运动牵引到面部,都可引起疼痛发作。
疼痛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开始的数秒钟到1、2分钟即骤然停止。每次发作周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以后症状常可逐渐减轻、消失或缓解,缓解期可为数天至数年。缓解期后疼痛再次发作。自行痊愈的机会很少,多数病人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疼痛程度亦随之加重。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侯,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
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绝大部分是由于某种压迫使三叉神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所致,大部分是由于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偶尔由于动脉瘤或肿瘤等压迫所致。
诊断及检查
主要依靠症状、体征诊断,但需行头颅CT、MRI检查排除颅内其它病变。
治疗
治疗办法主要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射频热凝疗法;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等。
目前最根本有效的治疗办法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其术式为耳后枕部开颅,暴露三叉神经,于神经出脑干区找到压迫血管,在其间垫以明胶海绵、肌片或Teflon棉片,达到减压的目的。
微血管减压术死亡率极低,术后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恶心、呕吐,面部感觉障碍、甚至听力下降及眩晕等症状,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可在术后两周内消失。仅极少数病人可能遗留永久性的后遗症如听力下降、耳聋、面瘫、面部感觉障碍和脑干梗塞。
我科于2001年在深圳率先开展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积累了上百例手术经验,取得良好疗效,治愈率在90%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