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鞍上区入路
用高速磨钻切除鞍结节和蝶骨平台,用小型 kerriso 咬骨钳扩大并使骨窗平整。骨窗可以向前扩大至 1.5-2 cm,注意不要超过蝶窦前壁。在外侧方向,以视神经管隆起为界。切开硬膜后,从下方和外侧方向开始切除肿瘤,避免残余隔膜过早的下降,这会使外侧和后部的视野模糊,导致这些部位的肿瘤不能完全切除。
鞍上部分肿瘤切除后,肿瘤包膜可以和受压垂体分离。但是,巨大垂体瘤通常向蛛网膜下腔内生长,所以需要用显微剪锐性仔细分离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
这种扩大手术入路的优点在于,能够为鞍上肿瘤的切除提供双通道,可以通过第一条通道在包膜内操作,达到瘤内切除减压;通过第二条通道,在包膜外分离包膜与周围神经血管的粘连。
最后,使用 30°或 45°角度内镜检查视野盲区是否有肿瘤残余。此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巨大垂体瘤向颅内生长时,因为外侧残余肿瘤常有出血的风险,能使术后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2、海绵窦入路
对于向海绵窦内浸润的垂体腺瘤,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通道到达海绵窦的不同区域。
一条通道是到达颈内动脉内侧,适用于垂体瘤向海绵窦内侧壁浸润。肿瘤本身使鞍旁颈内动脉部分 c 型扩大,以至于可以容易的通过该通道吸出或刮出肿瘤组织。
第二条通道是到达海绵窦的外侧,适用于肿瘤浸润整个海绵窦(如 knosp 4 级垂体瘤)。这种垂体瘤主要侵占海绵窦的外侧部分,常常使颈内动脉的内侧部分移位,颅神经结构向外推挤。
这种垂体瘤的暴露可以通过扩大通道,在蝶窦前壁水平部,磨平翼状突及翼管和圆孔之间的闭合骨性部分。通过这些操作可以暴露翼窝,使浸润该部位垂体瘤的切除成为可能。通过精准的刮出或吸引操作,通常能切除鞍旁的肿瘤组织,由于动眼神经常被肿瘤向外推挤,故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安全的切除鞍内部分。
3、鼻内和鼻旁手术入路
当巨大垂体瘤向鼻内或鼻旁窦内生长时,需要通过较低的手术通道达到手术切除。具体的手术途径需根据垂体瘤的浸润程度决定,所以在这种手术通路中,常需要切除鼻内或鼻旁的部分结构,以便能够获取更宽广的手术视野,为手术器械的操作提供便利性。
如果垂体瘤向下生长,到达斜坡及鼻咽部,切除蝶窦的突出部分及基底是关键;如果整个蝶窦都受到侵犯,则可能需切除鼻中隔的后侧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