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
近日,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咨询师小李接到小琳(化名)的来电。原来,开学了,19岁的小琳却害怕返校。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大一的女孩如此害怕开学?小琳说,她的大学生活并不像自己期望的那样美好,而这一切都源自人际关系。
小琳的宿舍里住了6名女生,去年9月刚入学时,彼此关系还算融洽,一起郊游、看电影,但时间一长,彼此之间的差异开始逐渐显露,最后分成了两派:小琳和另外两个来自城市的女生是“城市派”,另外三个女生则是“县城派”。宿舍里“城乡两派”之间经常有矛盾,寝室气氛也逐渐远离融洽。
小琳觉得,县城的女生有许多行为习惯让她看不惯,她和她们“吃不到一起、穿不到一起、玩不到一起”,所以逐渐疏远。虽然另外两个同样来自城市的女孩和自己有不少共同语言,但也只是跟自己“相对”亲近一点而已,因为这两个女孩身上也有许多让小琳不喜欢的地方,比如爱挑剔、喜欢看无聊的言情片、不替别人着想。总之,小琳觉得她们缺点很多,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有资格成为自己的朋友,因此平时也交流不多。
两个月前的一天,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小琳那天独自逛街时丢了钱包,心里很不痛快,整晚都躺在床上生闷气。而宿舍里,两个城市女孩在听音乐,另外三个县城女孩在嗑瓜子聊天,吵吵闹闹的让小琳更加觉得烦闷,她忍不住躺在床上喊道:“你们这样不觉得很吵吗?静一静好不好!”大家一下安静下来,可也只是略微静了一会儿,就又开始各闹各的了。小琳见大家无视她的要求,更加气愤,和她们大吵了一架。
这件事以后,舍友们都不怎么理睬小琳了,小琳也没有跟她们解释为什么那天自己会大发脾气,但她感到,从那以后舍友们都开始“冷落她”,故意不和她说话、去食堂也不叫上她,甚至原来玩得好的那两个“城市派”女生也都不怎么理睬自己了。小琳有时去隔壁宿舍玩,看到隔壁宿舍的气氛比较好,她非常羡慕,心想当初自己要是分在这个宿舍就好了。每每回到自己的寝室,小琳就觉得非常压抑,总觉得舍友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因此十分想家。
更有甚者,一次小琳在隔壁宿舍聊天,回来比较晚,但她忘记带钥匙,而同寝室的同学都已熄灯睡下,小琳发现门已上锁,敲了两下也没人为她开门,幸好隔壁寝室有个同学不在,小琳可以临时睡一晚。躺在同学的床上,小琳非常委屈,无声地哭了好久。第二天,同宿舍的人都没有提起昨天提前锁门的事情,小琳也没敢质问她们,只是在心里更加排斥自己的寝室。
这件事情让小琳很不开心,在学期的最后一个月里,她心情烦躁、压抑,上课时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每天想的就是快点期末考试、快点回家、能快点离开这个地方,只有想到回到温暖的家、想到妈妈做的饭菜、想到爸爸的笑容,心中才舒服一些。后来,她向系里提出更换寝室的申请,但老师觉得理由不够充分而没有同意。想到以后的三年多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小琳非常郁闷。
寒假终于盼到了,小琳回到深圳,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相比之下,家简直就是自己的天堂,而寝室与地狱无异。可是开学后,自己还是要回到“地狱”中去,小琳非常抵触,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心理分析
她以自己为蓝本揣测他人
为何小琳的人际关系会出问题?
小琳看不惯同学,原因首先在于她把自己的一种心理现象投射到同学身上,比如她觉得同学很挑剔,其实很可能是她自己比较挑剔。心理投射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因为人习惯于以自己为蓝本,去观察与揣测别人的内心,自己身上拥有的一些个性特质但自己又不愿意接受,就很容易把这种自己不喜欢的个性投射到他人的身上,认为他人拥有这样的个性特质。就像有的人觉得某个人很依赖或者很有野心或者很容易攻击别人,其实是他自己有这些特点,但他自己不愿意接受,于是就把这些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可以降低自己的焦虑。
这种心理投射是潜意识的,本人并不会感觉到。比如有人感到别人对自己特别冷漠,其实是自己的性格有点冷漠,所以即便当别人稍微有一点类似冷淡的表现,他就把自己内心的性格特征带出来,投射到别人身上,只不过这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本人并没有意识到。
在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说法:当你喜欢某个人时,通常是喜欢自己所没有的个性;而如果对方的某个方面让你很讨厌,一般来说那种讨厌的个性你自己也有,只不过自己并不喜欢那种个性,于是就会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小琳总觉得同学挑剔、不为他人着想,其实这是她自己的性格特征,只是小琳认为这种性格特征并不好,不接受自己是这样的性格,于是转而将其投射到同学的身上。
心理投射真的会改变他人
另一方面,小琳觉得同学对她很冷淡,而实际上,同学对她的冷淡首先是来源于她对同学的冷淡,这是同学对她投射出去的性格的认同。一般来说,把自己的个性特征投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时,因为人际关系的互动性,被投射的人就会真的激发出那种个性特征。
举一个临床病例:有位母亲很容易生气,但她知道爱生气是一种不好的个性,于是她就在潜意识中把这种爱生气的特征投射到女儿的身上,这时她会觉得女儿确实容易生气,时间长了,母亲就会有一种受伤害的感觉,会对女儿有所不满,而这反过来又真的会引起女儿的生气。
所以,如果一个人出现心理投射时,这种投射确实可以改变另外一个人,这是人际关系互动的结果。同学对小琳的冷淡、排斥,其实是小琳心理投射的结果,她觉得同学在排斥她,因而对同学不满和冷淡,这时同学就会感到她的排斥,所以相应地也就不理她。因此,同学对她冷淡,原因仍旧在小琳自己。
专家建议
可在专业人士帮助下“撤回”投射
心理投射问题比较复杂,小琳要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最好去看心理治疗师。
心理投射是一种比较强烈的情绪过程,也是潜意识的过程,自己意识不到,因此,心理医生要帮助她认识到这个过程,认识到很多状况都是她自己的心理投射,而并非同学真的挑剔或者冷漠等。也就是说,要把心理投射从潜意识层面带到意识层面,才能帮她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把投射“撤”回来。另外,心理医生会与小琳探讨并回忆她的内在情况,她以前与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关系态度中应该有过类似的体验。
在心理治疗师的专业指导下,小琳的状况会出现戏剧性的改变。因为当她改变了对同学的态度,心理投射就会撤回,而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所以同学对她的态度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这样,小琳就能体验到融洽的同学关系。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要有接纳她心理投射的感受能力。因为小琳会把同样的个性特征投射到治疗师的身上,她会觉得治疗师很挑剔、冷漠、对她排斥,而医生可以通过一种成熟互动的方式,将这种投射消化掉或者代谢掉,而不是像非专业人士(如小琳的同学)那样对她排斥或者冷淡。“治疗师通过这种互动,会给小琳不一样的体验与反应,她会把这种互动方式内化到自己的内心,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模仿与运用,学会接纳以及体验由此带来的愉快,因此在以后与同学或同事的相处中,也就不会再出现目前的这种情况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