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热敏灸的追随者,硕士和博士的研究方向均是热敏灸,与热敏灸一起成长、发展,对热敏灸也是一往情深。
说起我与热敏灸的缘分,要追溯到2001年,我在江西中医学院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陈日新教授,开始了与热敏灸的不解之缘。最初选择热敏灸这个方向是被热敏化现象所吸引,小小的艾条,产生的热感可以深深透入体内、或传导游行于全身、或大面积扩散,这些有趣的生命现象用现代的生物、物理、医学的知识尚无法完全解释清楚,这些现象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对热敏灸一见钟情;随着在临床上的应用,观察到热敏灸治病高效、速效、特效,又被热敏灸的疗效所折服,所以越陷越深,走上了热敏灸临床与研究之路。
学习之初,有一个多脏器下垂的病例给我极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50来岁的女性病人,就诊时主诉是胃部坠胀感,以前在北京多家大医院看过,诊断是胃下垂,检查胃某部有重度糜烂,并有癌前病变。除了胃有下坠的感觉,这个病人还伴随了很多其他问题,包括整个人怕冷,尤其胃部厉害,精神差,没力气,吃不下东西,失眠等。中医辨证来看,这个病人是阳气虚衰、中气下陷的证型,我们在病人腹部寻找热敏穴,当艾条来到中脘穴附近时,病人说感觉非常舒服,一股热流从穴位透入体内,直到胃部,整个胃变得很暖和,而且热流好像轻轻在把胃往上托起来。我在这个热敏穴处做了半个小时悬灸就结束了第一次治疗。9天后病人回来复诊,非常高兴,告诉我艾灸结束后整个人很舒服,胃部下坠的感觉几乎没有了,这几天来整个人也不怎么怕冷,食欲好了很多,睡觉也能睡着了。另外,她说初诊时因为不好意思,没有告诉我她的子宫和肛门都有脱垂,经过艾灸后,第二天居然全都回升到正常了。这个病人能见到如此好的疗效,是根本没能预料到的,让我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也使我对热敏灸疗法充满了信心,继续研究和应用下去的信念也愈发坚定。
9年来,在陈日新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从第一个热敏灸的课题(江西省卫生厅课题)开始进行系统的观察与规范的研究,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步一步建立和完善热敏灸理论与技术。我的硕士毕业课题是热敏灸治疗某种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博士时毕业课题是热敏灸的基础研究,主要观察热敏穴的红外辐射特征和热敏化反应的客观显示。由于做这个课题也影响到我的博士导师李万瑶教授,她是一个治学很严谨的老师,而且此前的研究方向也没有涉及到热敏灸,所以刚开始她对热敏灸现象和疗效的态度是不大相信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自己慢慢去尝试,终于逐渐相信、信服,而且现在更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热敏灸,很多研究生正在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可见,对于热敏灸,我是一见钟情,看到这个现象就喜欢上了,李教授是日久生情,慢慢坠入爱河,大家都被热敏灸的魅力深深吸引,不可自拔。
我博士毕业后,到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继续与陈教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发展热敏灸事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被广东省政府评为“广东省中医名院”。但2007年前艾灸几乎无人开展。我们从零开始起步,依靠热敏灸的疗效魅力,一步步发展壮大。到今年为止,已经有2位专门看艾灸门诊的医生,艾灸治疗师也达到了5人。医院也对艾灸疗法给予极大的扶持,为艾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可见,热敏灸在广东安家后,也深受婆家人喜爱。
除了临床业务的开展,我们也积极进行科研工作。现阶段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热敏点的生物物理特征,同时也有市科技攻关项目和其他一些合作的课题进行热敏灸临床研究。这些高水平的基础与应用课题,能为热敏灸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内经》中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认为“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灸疗的地位和价值。然而,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的针灸应用和研究,均以针刺为主,而忽略了与其具有同样重要地位的灸法的研究和应用,这种针、灸分离的现象,有可能导致存针弃灸的最终结局。因此,灸疗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保持针灸学术完整性,促进针灸学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也希望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促进艾灸事业的发展壮大,让艾火燎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