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末叶,无论是在尿结石的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临床上却一直片面注重尿结石的外科治疗,而忽视了结石的预防性治疗,这种治疗的指向只是果而不是因。为此,本文着重强调以生理生化为基础的尿结石代谢评估及预防性治疗。
1、代谢评估
尿结石大都是由于人体代谢紊乱所致,因此,可通过代谢方式的检查来对患者进行评估。尿结石患者的代谢评估最初是由美国的Pak提出的,这套方法几经改良,至今仍是诊断尿结石病因的金标准。尿结石的总体复发率在10年之内高达50%以上,因此,代谢评估的意义在于针对结石病因进行个体化的预防性治疗,而且重点应放在那些结石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中。虽然在临床上常难事先预测哪些患者将会复发,但一般而言,有两类患者结石复发可能性较高1、多发性结石、复发性结石、鹿角形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和儿童肾结石者;2、有尿结石家族史、慢性肠炎史、肠短路手术史、骨病史、慢性尿路感染史和痛风史者。代谢评估按其复杂程度分为三种、简化式评估;2、广泛式评估;3、特殊性评估。患者的评估时间应安排在受治之前或者受治1个月之后进行,以免因患者一度改变饮食方式而影响评估的准确性。评估的项目包括1、血清检查,包括钠、钾、氯、钙、磷、镁、碳酸氢盐、尿酸、肌酐、甲状旁腺素、1,25-二羟维生素D等。2、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pH值、尿培养、硝普钠试验等。3、24 h尿定量分析,包括尿量、钠、钙、磷、镁、尿酸、草酸、枸橼酸、胱氨酸、肌酐等。4、结石分析。
以下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临床实用性和方便性出发,介绍尿结石患者的评估方式。
1.1、简化式评估
简化式评估包括血清学检查、尿液检查和结石成分分析,一般只用于初次发作而且复发风险较低的结石患者。在血清学检查方面,甲状旁腺素和血钙升高是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依据;碳酸氢盐降低、高血氯和低血钾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特征表现;血磷降低见于Ⅲ型吸收性高钙尿症;高尿酸血是痛风症的重要诊断指标。在尿液检查方面,持续性酸性尿(pH7.2,提示有磷酸铵镁结石;pH值不能降至5.5以下,提示有肾小管性酸中毒;硝普钠试验用于筛查胱氨酸尿症;尿培养检出产解脲酶的细菌,提示有磷酸铵镁结石。
结石成分分析是确定结石性质最直接的方法,可为制定结石的预防措施和选择溶石药物提供依据。取样标本来自患者自然排出、碎石后排出或手术取出的结石。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两大类。红外光谱法可分析结石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偏光显微镜法既可用于鉴定结石成分,亦可观察结石的结构;X线衍射法是结石晶相检测的可靠手段。传统的化学分析法可用来测定结石中的离子和化学基团,因其分析结果不够可靠,而且标本需要量大,尤其是冲击波碎石后排出的结石粉末量较少,往往不能满足化学分析所需要的标本量,所以,该法在国外已基本淘汰。分析结石成分时,一般需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方能使鉴定结果更加准确和完整。此外,结石成分分析还有助于缩小尿结石的代谢评估范围,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例如,只要检出结石中有胱氨酸成分,就可确诊为胱氨酸尿症;检出磷酸铵镁成分,即可推测出结石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发现纯磷酸钙结石时,应疑诊肾小管性酸中毒;当结石核心中的磷酸盐含量较高时,结石容易复发;结石的核心为纯磷酸钙而外层为草酸钙时,可能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肾结石。
1.2、广泛式评估
广泛式评估是在简化式评估的基础上加上24 h尿定量分析,是对结石患者更为深入的评估方式。广泛式评估的指征是1、复发可能性较大的初发性结石患者;2、全部的复发性结石患者;3、经简化式评估后疑有潜在成石病因者
24 h尿定量分析是广泛式评估的关键内容。其特点是收集24 h尿液,分析尿液中影响结石形成的代谢产物和危险因素。从逻辑上讲,收集尿液的天数愈多,结果越可靠,但为了减轻患者经济和时间上的负担,通常只做两次24 h尿定量分析,隔周1次。为了使分析结果准确,应事先进行必要的准备,过程如下1、尽量让患者保持平日的饮食方式,以使尿样以能够准确反映成石的环境因素;2、在评估之前应停用5天影响分析结果的各种药物,包括抗酸剂、利尿剂、钙制剂、镁制剂、维生素D、维生素C、别嘌呤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隔周收集两天的24 h尿样(即随机饮食尿样),分别做定量分析;4、给患者制定特备的限制性食谱,即限食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