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人类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研究发现,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不佳不但与肾小球本身损害相关,更与肾小管、肾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通过肾活检免疫组 化染色观察,α2平滑肌肌动蛋白(α2SMA)、波形蛋白(Vim)、角蛋白(CK)、增殖细胞抗原(PCNA)及 Ⅳ型胶原(ColⅣ)表达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目前评价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多采用以下分级:
+级:间质基本正常,轻度小管变性扩张;
++级: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20%,散在炎性细 胞浸润;
+++级: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占30%,散 在和(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
++++级: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50%,散在和(或)弥漫性炎性细胞 浸润。
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发现CCr与间质改变呈负相关,而与肾小球指数无关。认为用小管间质损伤指标估计患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较用肾小球损伤指标更为准确。
也有根据肾小管变性、坏死按无、轻、中、重度受累分别记0、1、2、3分。总体评分为0级:0分:1级:1~4分;2级:5~8分;3级:9~12分。积分 高者小管间质病变也较严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