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刚送走一位病人,病人好转出院了,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下面我来讲讲这个病人的故事:
患者是36岁的年轻女性,外出玩漂流时撞伤了右小腿中段,因为疼痛患者自行外用了“正骨水”,但是症状却没有缓解,整个右小腿都痛起来了,而且涂“正骨水”的地方又红又肿又烫。在朋友的建议下,患者采用了某些偏方,用中草药(具体不详)来熏蒸浸泡,这一下问题大了,整个右下肢都红肿起来了,而且渐渐出现大大小小的水疱,疼痛难忍,直到这个时侯,患者才决定求助于医生。
辗转了多家医院,终于来到了我们这里,查血象白细胞两万多、肝酶升高、心肌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身上还出现了一些密密麻麻的瘀点、出血斑,急诊下了个“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叫了创伤外科会诊,外科医生不排除必要时考虑截肢的可能,几经辗转病人收到了皮肤科。一见到这个病人我就被震住了,表情痛苦,右小腿上棉垫、纱布包了一层又一层,很厚,还有药物渗出物混在一起,好像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心想又来了个麻烦的病人。除掉全部的敷料后,病情比想象的还是要好些,问题被分割成红、肿、痛、水疱、糜烂、溃疡、坏死几个部分,抽大疱、抬高患肢、简单的盐水纱布湿敷、抗感染、利尿消肿、激素抗过敏治疗,一系列措施有条理的给予。1-2周后红肿消退了,皮肤脱屑后又长回了新生表皮,到出院时仅遗留了一个溃疡面尚未愈合,今天听说溃疡已经在当地做了植皮恢复了。
故事讲完了,思考却没有停止,一切仅源于患者对皮肤外用治疗的轻视和无知,险些导致了截肢的悲剧。在平常的诊疗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病人:
①湿疹渗出、烧伤渗出时用一些不知名的粉粉洒在上面;
②皮肤出现破损时涂一些红色或者蓝色的药水;
③自行使用“红花油、跌打酒、止痛膏、驱风油”等或其他中草药敷贴。
而后出现过敏症状,轻则红斑瘙痒,重则水疱溃疡,而且厚厚的粉、药痂或者其他药水的颜色往往增加了皮疹检查和判断的难度,掩盖病情。在医学上我们把这一类情况叫做“接触性皮炎”。这些病人以老头老太太居多,当然也有部分年轻父母,十分迷信上述药油药酒偏方等,还极力宣称从国外或者港澳购买的或者某名老中医所开具。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之前广州某医生在微博上发表自己一个滥用“××白药”后导致皮疹加重的病例,却不幸因此事与“××白药”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纠纷。我并非指上述药物不能使用或者怀疑它们的疗效,而是不能滥用,不要觉得随便擦擦没关系。所有从事皮肤科行业的医生都知道,皮肤病外用药物有基本的原则,什么时候湿敷,什么时候用粉,什么时候用霜,什么时候用膏,非常有讲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新的问题。
因此,不要把皮肤的问题不当问题,不要把外用药物不当一回事,有情况找大夫,有商有量,合理用药,边治边观察才是上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