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后因静脉压力升高,淋巴回流受阻,手部及前臂可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术侧手部应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每天检查血管吻合口是否通畅,如静脉侧扪到震颤,听到血管杂音,表示瘘管通畅,否则应怀疑血栓形成,需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处理。
3、抗凝药使用:存在高凝状态或血压较低,且术后无渗血,可给予全身抗凝,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扩管治疗,也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4、术后渗血:轻压止血,压迫时注意保持血管震颤的存在;结扎止血。
5、功能检查:术后静脉能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术后早期应多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
6、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
7、手术侧禁止测量血压,术后2 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
8、术后24 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术后2周即可用手捏握橡皮健康球,每日锻炼3~4次,每次10 min,以促进血管扩张,早日成熟。
9.适当抬高内瘘手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
10、每3 日换药1 次,10~14 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
11、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12、内瘘成熟的早晚,取决于血管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一般应静脉呈动脉化(表现为显露清晰,怒张,突出于皮肤表面,有动脉震颤或搏动)方可进行血透。AVF最好能在血透前2~6个月做好,一般2个月AVF成熟,在紧急情况下,2~4周也可使用。
13、AVF成熟前,如患者病情危重,须紧急透析,则可采用暂时性血管通道或腹透过渡。
14、自我检测瘘管吻合口有否震颤,每日至少2次,发现瘘管疼痛及震颤消失即来院诊治。
15、有血管瘤者,可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碰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