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从肝脾肾论治
女性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病,它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祖国医学在不孕症的诊治方面早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素问・骨空论》指出不孕的机制乃“督脉有病,其女子不孕”。宋《济生方・无子论》明确认识到月经不调是女子不孕的主要因素。而现代医家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进一步认识到不孕症与肾虚、肝郁、痰湿、瘀血有关。笔者结合跟师体会及个人点滴临床经验,认为不孕症的治疗应从肝、脾、肾入手,综合调理。
1.从肝论治
肝与生殖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肝血与生殖。古人云: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为藏血之脏,而冲为血海,且隶属于肝,故肝血充沛则太冲脉盛,下注胞宫,月事规律,方可有子;相反,如果由于肝火旺盛,燔灼肝体,或久病致肝阴不足,肝血失充,即可出现《妇科玉尺・卷二》所谓:“若血气不充,冲任脉虚,则经水延期,岂能受孕?”(2)情志与生殖。肝主疏泄情志,且为气血调节之枢。肝疏泄功能正常,则女子心情舒畅,肝气条达,气机通畅,血脉流利,冲任得以蓄溢,经孕乃正常;若女子素喜生气,情志郁结,日久则可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且气为血之帅,故可见气血失和,冲任不能相资而难以受孕。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曰:“女子脏腑,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滞。”《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育由于血气,情志不畅则冲任不充,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另据现代研究认为,大约有20%的不孕症患者与心理因素有关,其机理为情志因素通过大脑皮质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分泌功能,从而导致排卵障碍和内分泌紊乱,出现停经、月经不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输卵管痉挛等最终造成不孕。
治疗上,根据《河间六书》所云:“天癸即行皆以厥阴论治”。故临床论治不孕症应从厥阴入手。具体治法包括:(1)养血活血柔肝。《灵枢・血音血味》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唐容川言:“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1】故临床上对于证属肝血不足者,可选此法。方药可用四物汤加减,常用药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鸡血藤、丹参、阿胶、穿山甲、鳖甲等。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免疫性不孕有较好的疗效。如丹参、鸡血藤对已沉积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有促进吸收的作用,穿山甲、鳖甲能激活卵巢局部纤维蛋白酶及胶原酶,导致卵泡自身消化或刺激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卵泡壁破裂而排卵。【2】(2)疏肝理气解郁。陈修园在《女科要旨》中指出:“妇人无子皆有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伤。”所以,笔者认为调经必先调肝,调肝必先理气,只有肝气条达,气血流畅,月事如常,方可受孕。故临床论治不孕证属肝气郁结者,症侯表现为婚久不孕,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前乳胀,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等常选此法。常用方可选开郁种玉汤或逍遥散加减治疗。(3)重视心理治疗。《济生方・求子》云:“女子应养血抑气,以减喜怒……阴阳平和,则妇人乐有子矣。”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心情舒畅对受孕是有帮助的。故临床论治不孕症应重视心理疏导,让患者避免心理过度紧张,保持心情舒畅,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以助于受孕。
2.从脾论治
脾胃位居中焦,五行属土,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泉,内养五脏,外濡肌肤。脾胃所生之血,直接为行经、孕育提供物质基础。故脾胃功能正常,则饮食水谷得以运化,气血生化有源,经水充足,方可正常受孕。若女子脾胃素虚,胃失受纳,脾失运化,则气血不足,源皆枯涸,冲任失养终致不孕。正如《校注妇人良方・产室方序第三》曰:“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营卫不足,月经不行,肌肤黄惨,面无光华,寒热腹痛,难于子息。”【3】又脾主运化水液,对人体水液代谢有推动和调节作用。若因饮食失宜,或肝郁乘脾,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液,水湿停聚为饮,津凝成痰,可出现痰湿阻滞经脉,流注下焦,致冲任失调,带脉失约,月事不规,乃成不孕。即《傅青主女科・种子》所云:“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乃脾土之内病也……夫脾本湿土,又因痰多,愈加其湿,脾不能受,必浸润于胞胎,日积月累,遮隔子宫,不能受精也。”【4】
治疗上,当据“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原则,在不孕症的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之法。具体包括:(1)健脾益气养血。《女科辑要・求子》云:“求子全赖气血充足,虚衰则无子。”因此,此法常用于不孕症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临床上多见婚久不孕,胃纳不佳,面白乏力,头晕发焦,爪甲及口唇淡白,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淡苔薄,脉虚细。方药可选毓麟珠或归脾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太子参、怀山药、炒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等,使脾气健旺,气血充足,冲任通盛,乃能受孕。(2)健脾燥湿化痰。《傅青主女科・种子》有“痰湿不孕”之说,“治法必须以泄水化痰为主。然徒泄水化痰,而不补脾胃之气,则阳气不旺,湿痰不去。”【4】《丹溪心法・痰曰》:“治痰者,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故痰湿不孕者宜健脾燥湿化痰。方药可用苍附导痰丸或启宫丸加减治疗。常用药物有半夏、苍术、白术、陈皮、茯苓、香附、南星等。
3.从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是天癸化生之源。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者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可见,肾气盛则经孕正常。若先天之肾不足,肾气虚,精气弱,则常可见或闭或崩,或不孕等。又肾为一身阴阳之根,肾阳有温养脏腑,温煦胞宫的作用,肾阴有滋润机体,濡养胞宫的作用。若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久病及肾,或阴损及阳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胞宫失于温煦,则可见宫寒不能摄精而形成不孕。如《圣济总录》云:“妇人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傅青主女科・种子》曰:“妇人有下身冰冷,非火不暖……夫寒冰之地不能长草木,重阴之源,不长鱼龙,今胞宫既寒,何能受孕?”【4】而如果素体阴血不足,或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阴血致肾阴亏虚,阴血不足,胞脉失养,亦不能摄精成孕。此即《石室秘录・卷五》所谓:“肾水衰者,则子宫燥涸,禾苗无雨露之润,亦成萎黄。”《傅青主女科・种子》亦云:“瘦人多火,而又泄其精,则水益少,而火益炽,此阴虚火旺,不能受孕。”
治疗上,应根据《内经》之“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由于肾主宰人体的生殖,故笔者认为补肾之法为不孕症治本之法。具体包括:(1)补肾填精。《医学入门・求嗣》云:“男精女血,皆兼气血阴阳,总属肾与命门。精血充盛,别无杂病,宜交会得时,乃成胎孕。”笔者结合临床辨病,认为排卵功能障碍,黄体功能不全,子宫发育不良及免疫性不孕等卵巢功能失调所致的不孕均可见此型,治疗均应补肾填精。常用药物有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紫河车、紫石英、鹿角胶、熟地等。②温肾暖宫。《傅青主女科・种子》言:“补心而即补肾,温肾而即温心,心肾之气旺,则心肾之火生,心肾之火生,则胞宫之寒自散。而今胞胎既热,尚有施而不受者乎?”因此,对于临床表现为婚久不孕,月经后期,头晕,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等证属宫寒不孕者,当温肾暖宫,方药可选温饱饮或艾附暖宫丸等加减治疗。③滋肾濡宫。《辨证录・卷之十一》曰:“妇人有瘦怯身躯,久不孕育……治法必须大补肾水。”故对于临床表现为婚久不孕,月经先期,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属肝肾阴虚的不孕症患者,治当滋肾以濡养胞宫,方药常选养精种玉汤加减。另据现代研究,“肾”与性腺密切相关,补肾中药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可提高雌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并能抑制子宫内膜IGA的产生,降低生殖道补体水平,从而治疗无排卵性不孕和免疫性不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孕症病因病机复杂,治疗上应从整体着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疏肝、健脾、补肾之法,同时辅以必要的心理调治,从而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