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外耳道真菌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特别是在广东沿海地区,可能与气候湿热、外耳道潮湿(游泳、洗浴、桑拿、中耳流脓)、应用不洁物挖耳造成的损伤、抗生素和激素的全身和局部使用增多有关。致病的真菌种类很多,以曲霉菌、念珠菌、青霉菌及毛霉菌等较为常见。
外耳道真菌病早期可无症状,发作时有耳内发痒及闷胀感,以夜间为甚,有少量分泌物;若痂皮或分泌物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若有细菌感染,则可引起外耳道胀痛及流脓。检查时多见外耳道深部有灰白色、土黄色或者烟灰色霉苔,其状如薄膜或粉丝,甚似发霉;揭去苔膜,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轻度糜烂或少量渗血。
治疗外耳道真菌病,应首先彻底清除外耳道痂皮及分泌物。可根据情况选用耵聍钩、枪状镊、卷棉子或吸引器以清理外耳道。痂皮较硬难以取出时,先用3%双氧水或5%碳酸氢钠浸泡30分钟后再清理。局部用药效果较好,只有重症患者才需要全身应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只有在外耳道污浊的分泌物彻底清理干净后使用才效果明显。
目前局部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方法有:
(1)滴剂滴耳:常用的药物有硼酸酒精、水杨酸酒精、氟康唑滴眼液等,但存在局部刺激大,不易制备保存或疗效不理想等缺点。
(2)药物纱条或棉条填塞:该法因药物的不同而疗效有差异,且纱条或棉条的制备有一定的要求。
(3)药膏涂布:常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复方酮康唑乳膏等。
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对外耳道具有以下优点:
(1)方法合理,疗效显著确切;
(2)局部吸收少而副作用低;
(3)局部刺激小,吸附性好、作用时间长,易被患者接受;
(4)方法简便,费用廉价,疗程短。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外耳道要保持干燥,每次涂药前均应将外耳道清理干净,最好由医生亲自将药物均匀涂布至所有病变部位,使形成一薄层,以避免患者自行涂擦因药物作用不到位而影响疗效。对于伴有鼓膜穿孔者,应慎重,注意及时复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