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蓄积是指由于反复或长期连续使用代谢较慢、安全范围相对较窄、毒性较大的药物,药物到达体内后来不及代谢、排泄,或由于病人肝、肾功能不良,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从而使药物不断在体内积聚。超过安全范围浓度时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用药过量时才有的中毒症状,这类中毒称为药物的蓄积中毒。
因为药物蓄积是一个反复、长期的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隐匿性,不像药物急性中毒一样比较容易发觉,易被人们忽视,但往往给肝肾等等器官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用药“火候”,防止药物蓄积,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引起药物蓄积的因素主要有人的生理及肝肾功能,以及药物因素等等。
肝脏是药物代谢最主要的器官,当用药者肝功能不好或者有肝脏疾病(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肝脏的超微结构)时,均可明显时影响某些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包括脂肪肝、肝癌、酒精中毒性肝炎或肝硬化、血色素沉着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急性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
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损伤程度也不同,特别是微粒性氧化酶最易损伤,因而可明显影响有关药物药物的清除。
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当肾功能低下时,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例如庆大霉素,血浆半衰期延长。药物蓄积在体内,致使药物作用增强,甚至产生毒性反应。肾功能低下时不但原药排泄减慢,其代谢产物的排泄也减慢而引起蓄积。若代谢产物有活性,即会出现药理作用。如应用普鲁卡因胺的病人,由于N-乙酰普鲁卡因胺的蓄积而增强原药的作用。
活性代谢物蓄积也能引起不良反应。氯贝丁酯(安妥明)的代谢产物,在肾功能低下时排泄变慢。且对骨骼肌具有较大的毒性,因此肾衰时安妥明易致严重肌无力与肌触痛。另外,呋喃妥因易致周围神经炎,也与其活性代谢产物蓄积有关。
同时肾脏也有代谢药物的功能,例如50%胰岛素的消除是通过肾脏代谢,因此肾衰的病人,容易造成胰岛素蓄积。
因为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代谢,经过肾脏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良(包括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长期或反复用药容易在体内蓄积。但日常用药更应该特别注意代谢较慢、安全范围相对较窄、毒性较大的药物,这类药物在药物到达体内后来不及代谢、排泄,或由于病人肝、肾功能不良,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从而使药物不断在体内积聚。
并且容易超过安全范围浓度,使病人产生一系列用药过量时才有的中毒症状。这些药物在肝肾功能不良的情况下,需要按照肝肾功能的情况,适当的调整使用的剂量,或者适当调整服用的时间间隔。
例如,肝功能不良需要调整剂量的有利福平、氯霉素、镇静催眠药(包括水合氯醛、氯氮卓、地西泮、格鲁米特、巴比妥类)、氨苯蝶啶、普萘洛尔、甲氨蝶呤、胰岛素(根据血糖调整)、氯磺丙脲等等;肾功能不良需要调整剂量的有氨基糖苷类(包括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奈替米星等等)、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抗心律失常药(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地高辛、洋地黄毒苷等等)、精神活性药物(包括水合氯醛、地西泮、氯氮卓、丙咪嗪、阿米替林、锂剂等等)、可乐定、西咪替丁、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华法令等等。
还有一些疾病可影响药物的代谢,使到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如不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的时间间隔,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甚至产生毒性。例如心脏病,可影响到肝血流,对于一些(如阿普洛尔、普萘洛尔、杜冷丁、吗啡、异烟肼等等)可以迅速被肝代谢药物来说,实际上影响其代谢的速率,使到半衰期延长。癌症病人中安替比林的半衰期延长。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以影响一些药物(如安替比林、地高辛、甲巯咪唑和普萘洛尔)和内源性物质的代谢,可以延长其半衰期。
总之,对于该类患者,特别是肝肾功能低下的患者,因肝肾功能低下,一定程度影响药物的代谢及排泄,延长半衰期,容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甚至产生毒性。这些患者,按照肝肾功能的情况,适当的调整使用的剂量,或者适当调整服用的时间间隔。当然,最好应该按照医生医嘱使用,切忌自己盲目用药。
除了肝肾疾病的患者之外,一些特殊人群,因生理特点原因,也容易造成药物体内蓄积。
例如,胎儿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缺乏催化葡萄糖醛酸形成的酶类,所以胎儿肝脏葡萄糖醛化作用很弱,对药物的解毒功能不足,而且胎儿肾小球滤过面积和肾小管容积相对不足,肾小管的排泄功能也不成熟,许多药物在胎儿体内排泄较慢,容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孕妇在使用药物时应特别注意。
婴幼儿的脏腑功能不健全,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高,药物的代谢速度慢,肾脏的排泄功能较差,容易造成蓄积。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退化,药物代谢速度慢,血中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降低。使游离的药物浓度增加,不断蓄积超过安全剂量,引发中毒。
如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老年人比45岁以下的人低26%,若按正常规剂量进行服用,容易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有些药物自身的特点,半衰期长,在体内代谢缓慢。而应用该类治疗慢性病的一些药物一般需要长期服用,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需要~定的时间,而服用量不改变,长期使用后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逐渐增加,超出安全剂量,导致人体中毒。如含有士的宁成分的药物,其在体内的消除速度较慢,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疾病时需长期服用,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在体内的蓄积而出现中毒症状。
现代一些控速剂型,例如缓释片、控释片,长效注射剂等等,该类剂型利用现代制剂工艺,使到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减少用药的次数,方便患者服用,但是,患者在服用这些剂型时,没要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服用,自行增加用量或增加用药次数,这样长期使用,造成药物蓄积,容易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有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清除速率等等,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也可使药物蓄积,甚至产生中毒症状。例如,有些药物联用时可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不同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因此当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使用时,结合率较强的药物就会将另外的药物置换出来,使其在血中游离的浓度增加,可导致药物的浓度在血液中蓄积而出现意外。
如水合氯醛、依他尼酸、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保泰松、氯贝丁酯等均为较强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当与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时,特别是口服降糖药、口服抗凝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就应谨慎小心,如不注意,可致意外。
有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肝药酶活性的作用,可使其他药物的代谢受阻,消除减慢,血药浓度蓄积而高于正常,药效增强,同时也有引起中毒的危险。如氯霉素与双香豆素合用时,由于氯霉素是较强的抑制肝药酶的活性,导致双香豆素的代谢受阻,从而引起出血的不良反应。还有如氯丙嗪、西咪替丁、环丙沙星、普萘洛尔、维拉帕米、保泰松等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药酶抑制作用。
预防药物蓄积中毒,应该在应用代谢较慢的药物时,当应用到一定量后即应停止给药或给以较小的维持量。这类药物,由于容易引起蓄积中毒,故尽量避免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时做好血药浓度检测,并规定一定的连续给药次数或一定时间作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如需重复给药,则应充分考虑是否需要停药一定时期以后再开始下一个疗程。针对婴幼儿和老年人,从小剂量开始,尽量减短用药疗程,减少用药的品种。
若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针对不同的症状和中毒药物的特性,迅速采取对症治疗,或加速药物排出等急救措施,条件允许或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透析,将不良反应造成的后果降到最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