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龈上洁治,即俗称“洗牙”。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洗牙?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洗牙?洗牙又有怎样的副作用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一步了解既熟悉又陌生的治疗吧。
“洗牙”作为口腔保健的第一步,是预防和治疗牙龈炎、牙周病的有效措施。牙龈炎及牙周病均是由牙根面的牙结石及其附着的菌斑引起,牙龈炎主要由于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少量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龈稍红肿,如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发展成牙周病,并出现牙龈退缩、牙齿咀嚼无力、牙齿松动或牙周溢脓,甚至牙齿脱落,因此,通过超声龈上洁治能有效清除菌斑、牙结石等有害物质,对预防和治疗牙龈炎、牙周病起重要作用。而且,一些隐秘的早期龋齿病损也能在洗牙后较容易地被发现。
当然,对于洗牙,也有不少人存在误区,如洗牙会损伤牙齿吗?答案是否定的,超声洁牙机头本身对牙齿没有切削功能,洗牙是靠超声波的高频震动来击碎牙结石,医生操作是只是轻轻的接触牙结石而不加压的情况下不断移动工作头,这样是不会损伤牙齿的。
那为什么洗牙时或洗牙后牙齿会酸酸的,洗牙后牙缝就变大了或牙齿就变松了呢?这是因为牙颈部的牙结石脱落后,根面暴露而出现短暂的牙本质过敏症状,一般只有短暂的不适并能自行好转,但如果患牙的牙龈退缩明显,这种症状则可能持续时间较长,症状也会越明显。
而且,在牙龈萎缩的病例中,平时牙缝被牙结石包裹,而洗牙后原来被牙结石占据的空间暴露了出来,自然就觉得牙缝变大了。而牙齿变松,主要发生在伴有牙槽骨吸收的牙周病患者,此类患者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牙齿本来已经松动,但由于牙结石的“夹板效应”而得到暂时的支撑,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若不进行积极治疗,牙槽骨会进一步吸收,牙齿最终脱落。
虽然洗牙是控制牙龈炎、牙周病的重要方法,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宜洗牙,如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前3个月和后3个月);活动性肝炎及结核患者;严重的心脏病或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及未受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急性牙周脓肿并未控制的患者;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功能异常、艾滋病等患者则需慎重选择洗牙时机,待一般情况稳定后方可进行。
目前,我们建议一般人群一年洗牙1次,牙周病患者视病情情况适当增加洗牙次数,怀孕前、放疗前、正畸治疗前后及修复治疗前,也同样建议洗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