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主任医师
宁波市第六医院 骨科
擅长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脊髓损伤,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成人退形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保留脊柱运动功能的生理性重建、老年脊柱疾患的微创治疗、脊柱结核及肿瘤诊治、对脊柱外科疑难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
简介
胡勇,男,字仁方,号柳叶刀郎,医学博士、留美学者、主任医师、宁波大学研究生导师,首届甬城英才奖“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 第十一届“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宁波市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获得“感动宁波海归”荣誉称号,宁波市江东区政府人才津贴,北美脊柱协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NASS)委员、美国骨科医师学会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 委员、国际颈椎研究学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CSRS)委员、民建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宁波市第十届、第十一届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非融合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专家学组委员,宁波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宁波市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库委员,宁波市康复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卫生厅首届医坛新秀,宁波市领军和拔尖型第一层次培养人才,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才,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中华创伤杂志通讯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青年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邀编辑。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主刊杂志发表论文,影响因子45.217。担任《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Therapeutics an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Orthopaedic Surgery》、《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多家杂志审稿工作。曾到美国费城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and Hospital& Rothman Institute脊柱外科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师从国际颈椎协会主席Todd J Albert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 Techniques》、《Indi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s》、《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Orthopaedic Surgery》、《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中华级论文40余篇,英文论著20篇。参加编写专著7部。作为课题第一申请人,承担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项,宁波市科技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攻关项目2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宁波市江东区科技计划项目2项,参加编写专著8部。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得科研奖励10项:《经口咽入路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获得2013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治疗颈椎疾患相关技术系列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获得2014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椎板成形术采用钉板系统和钉棒系统维持“单开门”状态对颈脊髓病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获得2015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枢椎后路三种螺钉固定技术定量解剖学、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对比研究》获得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仿生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影像学分析、生物力学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获2013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宁波市江东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椎弓根融合器研制及添加骨黏合剂的生物力学研究》获2008年宁波市江东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撰写的“寰齿关节定量解剖研究及人工寰齿关节的研制”一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撰写的“人工寰齿全关节置换后对寰枢关节稳定性和三维运动生物力学评价”一文获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撰写的“快速成型导向模板辅助枢椎椎板螺钉置钉技术的偏差因素分析”一文获2015年度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带齿状突融合装置的颈椎固定板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第十一届宁波市发明创新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