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AG)商品名“奥美定”,是一种无色透明、不可吸收的软组织填充材料。1997年被引入中国,主要用于隆鼻、隆乳等手术。但因其可造成异物反应、囊肿、脓肿、皮肤红疹、溃疡、乳房和变形等诸多并发症,现已明令禁止临床应用。
1 、注射式隆乳术
因注射式隆乳具有手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术后瘢痕小等特点在过去数十年中在亚洲曾盛行一时。注射隆乳材料有液体硅胶、PAAG等,PAAG中含有2.5%的聚乙烯酰胺与97.5%的水,水与聚乙烯酰胺通过氢键与聚乙烯酰胺的羧基端结合。从PAAG化学结构上看,PAAG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稳定、无毒、非致敏性、不可吸收的物质。但其注入人体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取尽困难。其并发症的发生认为是PAAG本身具有游走性、引发局部炎症以及术者对注射层次不明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国内外学者对PAAG使用保有不同的看法,但至今仍未能给PAAG安全性提供足够的证据,而在2006年中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文件全面禁止PAAG及其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 、乳腺囊肿内瘘
对于注射隆乳后哺乳期发生乳汁淤积并内瘘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有文献报道,在PAAG注射隆乳术后病理组织学观察中,乳腺组织内可见到PAAG,部分病例还可观察到乳腺组织结构的破坏。在注射隆乳术操作过程中,术者对穿刺结构层次的掌握程度极为重要,将PAAG准确的注入到乳腺后间隙尤为关键。现在普遍认为穿刺针误入乳腺组织或穿刺过程中损伤了乳腺导管造成PAAG进入乳腺组织内而引发的乳腺导管阻塞,是导致乳腺囊肿的主要原因。而Wen-Chiung Lin等人还认为人体对PAAG的异物反应引起组织纤维化,亦可导致乳腺导管的阻塞。此外,Gavin Chun-Wui还在其文章中提到:正确的哺乳方式是避免此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本组病例均在抽出的脓性物中发现乳汁成分,且细菌培养为阴性。笔者认为:哺乳期妇女,乳汁分泌旺盛,而乳腺导管阻塞、分泌物淤积和管腔内高压引发无菌性炎症。如果炎症得不到及时的控制而继续发展,受压迫的乳腺导管将遭到破坏或溶解,最终导致乳汁从破坏的乳腺导管管壁渗透到乳腺后间隙,从而形成乳汁内瘘。
3 、联合药物治疗效果
在我们对这3例患者的治疗都在静脉用药抗炎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对症治疗,其中主要包括:
①硫酸镁、芒硝交替外敷:硫酸镁可调节细胞内外的Ca2+的分布,具有保护细胞、抑制平滑肌的收缩、血管扩张等作用,从而减轻乳腺导管内高压,促进血液流通,起到解痉止痛、局部消肿的作用。芒硝味咸、苦、寒,外用有清热解毒,破血行血,散结消肿及抑制乳汁分泌作用;
②乙烯雌酚:乙烯雌酚可通过对垂体功能的调节,抑制催乳素的分泌,起到回奶作用,病情较轻者可口服,病情较重者亦可加大剂量肌注;
③服用炒麦芽:研究表明,大剂量的炒麦芽可调控垂体分泌催乳素,从而起到减少乳汁的分泌的功能。
4 、术式比较
清除水凝胶的手术主要有切开水凝胶清除引流术、注射器抽吸水凝胶清除术两种方式。前者具有清洗囊腔彻底、手术次数少等优点,但手术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术中清洗囊腔有可能增加脓液的播散,手术对组织损伤大,术后切口或引流管处易感染、护理较难,疤痕较明显,恢复较慢等;后者手术拥有创伤较小、恢复快、术后瘢痕不明显等优点,但此术式多适用于病程处于早期的患者,且如要高效率的清除水凝胶,还要依靠B超的准确定位与术者较高的操作能力,一般需分多次抽吸与B超反复检查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5 、病情的评估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治疗方法的选择基于病情的评估。病程早期,局部肿胀、疼痛等炎症表现较轻,此时穿刺囊肿抽吸出来的液体成分以乳汁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局部炎症表现逐渐加重,乳腺组织破坏严重,遭到破坏的细胞坏死转归为脓细胞,并随着乳汁一起混入乳腺后间隙,形成脓肿,此时穿刺抽吸出的液体以脓性成分较多并伴有恶臭为特征。
对于病程处于早期的患者,如病例3,口服药物退乳、硫酸镁与芒硝外敷消肿止痛的效果较好,在局部炎症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可选用注射器穿刺抽吸水凝胶清除术清除,可达到治愈;而对于晚期的患者,应尽早行切开引流水凝胶清除术以彻底清洗脓腔。
在对病例1治疗中还发现其术后脓肿内腔愈合较慢,经改用大剂量肌注乙烯雌酚加强退奶后,病情很快得到改善。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为乳腺导管破坏严重而退乳措施力度不够致使乳汁内瘘的持续造成的术后经久不愈。我们的治疗体会是对于乳腺组织破坏较严重的患者退乳治疗格外重要,口服乙烯雌酚、炒麦芽等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需大剂量肌注乙烯雌酚配合服用炒麦芽等治疗才能达到彻底退乳的目的。
本病治愈的前提是清除体内的水凝胶,在手术方式与辅助治疗方法的选择组合上并非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优化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治疗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