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颅底中线的斜坡由颅后窝前壁构成,全长45.0mm。斜坡前方为咽顶、鼻咽和口咽后壁;斜坡后方为斜坡硬膜、脑干腹侧面和椎基底动脉等。斜坡区硬膜内肿瘤包括脑膜瘤、神经鞘瘤和胆脂瘤等;硬膜外肿瘤则以脊索瘤、骨软骨瘤、软骨瘤、软骨肉瘤等骨源性肿瘤多见,斜坡肿瘤根治十分困难。
斜坡区手术入路很多,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与斜坡和硬膜的解剖关系,选用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保护好周围重要组织和最小副损伤的手术入路。目前,斜坡区手术入路主要有前方入路和侧方入路。
1、前方入路
1.1 前方颅底入路
Tessier采用前方颅底入路处理颅面部畸形,随后Derome将其改良应用于切除颅中、后窝硬膜外中线肿瘤。
1.2 扩大经蝶窦入路
Laws 首先提出经蝶窦切除斜坡肿瘤,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主要用于中线硬膜外病变,适于切除中、上斜坡肿瘤。
1.3 面中部揭翻入路
Casson采用鼻成型和鼻前庭切口,结合上颌骨骨膜下分离技术,确立了面中部揭翻入路的概念。该入路可使筛窦、蝶窦、鼻咽部、斜坡等部位获得良好显露,而在面部不留切口。
1.4 经口腔入路
Crockard经口腔入路成功地切除了寰枕区硬膜内病变,该入路特别有助于切除枕骨大孔上下腹侧肿瘤和处理脑干腹侧骨性畸形。
1.5 面部移位入路
Janecka倡用的标准面部移位入路和扩大型面部移位入路,可充分显露鼻咽、斜坡区。因为颞下窝与整个术野融为一体,所以可允许将带血运的颞肌瓣翻转进行颅底缺损的重建。
2、侧方入路
2.1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斜坡区肿瘤的方法与切除听神经瘤相仿。Samii介绍了一种改良的乙状窦后岩骨入路―即乙状窦后硬膜内内听道上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开颅,磨除内听道上方岩骨,抵达颅中窝。
2.2 枕下极外侧入路
70年代以来,Spetzler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处理下斜坡、枕骨大孔和上颈段腹侧病变。只要术者具有良好的颅底外科技术,并与耳科专家合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3 经岩骨―小脑幕入路
Hakuba在经迷路―小脑幕入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形成岩骨―小脑幕入路来切除斜坡―岩尖肿瘤,即在经幕上、幕下显露切除肿瘤前,先作颞骨部分切除。
2.4 岩尖―小脑幕入路
多数斜坡脑膜瘤起源于蝶枕软骨结合区,向颅中、后窝生长,由于岩尖部骨质脆软,即使是中小型斜坡脑膜瘤也常常累及岩尖,形成蝶岩斜脑膜瘤。针对此类病变,Kawase提出了岩尖―小脑幕入路。
2.5 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
Sekhar设计了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切除累及岩斜区、蝶骨区、海绵窦、颅中窝、颞下窝、咽后和咽旁区的肿瘤。此后,经Al-Mefty改进,形成眶颧―颞下窝入路,成为适应性最广的颅底入路之一。
近年来,加拿大多伦多Fred Gentili教授和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倡导内镜技术处理斜坡肿瘤,而汉诺威Madjid Samii教授Wolfgang Draf教授则进一步将内镜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处理斜坡肿瘤,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