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原则
推荐按照NIH分型诊断前列腺炎。
Ⅰ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血、尿的细菌培养结果。对患者进行直肠指检是必需的,但禁忌进行前列腺按摩。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进行中段尿培养或血培养。经36小时规范处理,患者病情未改善时,建议进行经直肠B超等检查,全面评估下尿路病变,明确有无前列腺脓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成功
Ⅱ型和Ⅲ型(慢性前列腺炎):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检)、尿液和前列腺按摩液常规检查。推荐“两杯法”或“四杯法”进行病原体定位试验。
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可选择的检查有:精液分析或细菌培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尿细胞学、经腹或经直肠B超(包括残余尿测定)、尿流率、尿动力学、CT、MRI、尿道膀胱镜检查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
Ⅳ型:无症状,在前列腺按摩液(EPS)、精液、前列腺按摩后尿液、前列腺组织活检及前列腺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时被发现。
(二)诊断方法
前列腺炎具体诊断方法包括:
1.临床症状 诊断前列腺炎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原因或诱因;询问疼痛性质、特点、部位、程度和排尿异常等症状;了解治疗经过和复发情况;评价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了解既往史、个人史和性生活情况。
Ⅰ型:常突然发病,表现为寒战、发热、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伴有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尿路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甚至急性尿潴留。
Ⅱ和Ⅲ型:临床症状类似,多有疼痛和排尿异常等。Ⅱ型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Ⅲ型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 ,可见于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排尿异常可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和夜尿增多等。由于慢性疼痛久治不愈,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可能有性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Ⅳ型:无临床症状。
2、体格检查 、
诊断前列腺炎,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是泌尿生殖系统。检查患者下腹部、腰骶部、会阴部、阴茎、尿道外口、睾丸、附睾和精索等有无异常,有助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炎的诊断非常重要,且有助于鉴别会阴、直肠、神经病变或前列腺其他疾病,同时通过前列腺按摩获得EPS。
Ⅰ型:体检时可发现耻骨上压痛、不适感,有尿潴留者可触及耻骨上膨隆的膀胱。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大、触痛、局部温度升高和外形不规则等。禁忌进行前列腺按摩。
Ⅱ型和Ⅲ型:直肠指检可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有无压痛及其范围与程度,盆底肌肉的紧张度、盆壁有无压痛,按摩前列腺获得EPS。直肠指检前,建议留取尿液进行常规分析和尿液细菌培养。
3、实验室检查
(1)EPS常规检查:EPS常规检查通常采用湿涂片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镜检,后者具有更好的精确度。
正常的EPS中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有诊断意义。白细胞的多少与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关。胞质内含有吞噬的卵磷脂小体或细胞碎片等成分的巨噬细胞,也是前列腺炎的特有表现。当前列腺有细菌、真菌及滴虫等病原体感染时,可在EPS中检测出这些病原体。
此外,为了明确区分EPS中白细胞等成分,可对EPS采用革兰染色等方法进行鉴别。
如前列腺按摩后收集不到EPS,不宜多次重复按摩,可让患者留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进行分析。
(2)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是排除尿路感染、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方法。
(3)细菌学检查:
1)Ⅰ型:应进行中段尿的染色镜检、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以及血培养与药敏试验。
2) 慢性前列腺炎(Ⅱ型和Ⅲ型):推荐“两杯法”或“四杯法”病原体定位试验。
A“四杯法”:1968年,Meares和Stamey提出采用依次收集患者的分段尿液和EPS分别进行分离培养的方法 (简称“四杯法”),区分男性尿道、膀胱和前列腺感染。
表8-2 “四杯法”(Meares-Stamey试验)诊断前列腺炎结果分析
类型 标本 VB1 VB2 EPS VB3
II型 WBC - +/- + +
细菌培养 - +/- + +
III A型 WBC - - + +
细菌培养 - - - -
III B型 WBC - - - -
细菌培养 - - - -
B“两杯法”:“四杯法”操作复杂、耗时、费用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推荐“两杯法”。“两杯法”是通过获取前列腺按摩前、后的尿液,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培养(表8-3)。
表8-3 “两杯法”诊断前列腺炎结果分析
类型 标本 按摩前尿液 按摩后尿液
II型 WBC +/- +
细菌培养 +/- +
III A型 WBC - +
细菌培养 - -
III B型 WBC - -
细菌培养 - -
(4)其他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出现精液质量异常,如白细胞增多、精液不液化、血精和精子质量下降等改变。在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也会出现PSA升高的情况。尿细胞学检查在与膀胱原位癌等鉴别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三) 鉴别诊断
Ⅲ型前列腺炎缺乏客观的、特异性的诊断依据,临床诊断时应与可能导致骨盆区域疼痛和排尿异常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排尿异常为主的患者应明确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功能异常。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睾丸附睾和精索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性传播疾病、膀胱肿瘤、前列腺癌、肛门直肠疾病、腰椎疾病、中枢和外周神经病变等。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检查,除外上述疾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