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概况
1、国内外该病的发病率目前中国缺乏垂体瘤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垂体腺瘤发病率是7.5-15/10万。在正常死亡病人尸检过程当中,垂体腺瘤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从9%到65%不等。国外有一组研究表明,随机抽样选择100个正常人做鞍区的核磁共振检查,垂体瘤的检出率为16%,说明垂体瘤的检出率是非常高的,只是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随着垂体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随着医生诊疗技术的提高,垂体瘤的发病率和检出病人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公民对该病的认知水平垂体瘤早期中期的主要症状是内分泌改变和视力受影响。但即使是最具特点的巨人症和肢端肥大这种明显指向垂体瘤疾病的表现,在普通人群中也很难被认识到。甚至在一些基层医院,也很难有医生意识到高血压,色素沉着,向心性肥胖应当联想到垂体的ACTH瘤。目前快速增加的是老年人中因视力下降而被发现的大型垂体瘤,在检出之前,公民甚至医生都似乎很少联想到是垂体瘤压迫了视神经。所以公民对此病的认识是极底且落后于其他疾病的。
3、国内外对该病的有效控制状况对于垂体瘤的预防国内外都没有能应用于临床的手段。但是垂体瘤的早期发现会给未来的治疗带来很大好处。关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分泌激素以及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垂体瘤的治疗是一个多科室协作的综合治疗过程。垂体瘤治疗涉及的科室主要有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疗科、眼科、影象诊断科等科室。从国内国外的回顾性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多科合作的垂体瘤治疗中心比单纯的专科治疗中心对提高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大不相同。所以建议垂体瘤患者应该到具有综合治疗垂体瘤的医学中心诊治。垂体瘤术后的随访和后续治疗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控制环节。
4.该病的不良影响(对个人、家庭、社会)早期垂体瘤对患者的影响极不相同。
无功能腺瘤在早期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症状。但是分泌型垂体瘤早期即对患者产生极大伤害。
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
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巨人症(青少年患者)、面容改变、手足粗大、多汗、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严重的糖尿病、肥大性心脏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血压增高,血钾低和糖尿病。经常合并精神疾病。
4、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5、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激素分泌型肿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中晚期的垂体瘤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上患者通常会主诉经常被撞伤等;若是肿瘤侵犯了垂体周围的神经血管丛海绵窦,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上眼睑下垂、瞳孔变大等临床表现。
此外任何体积的肿瘤都会出现突发的垂体卒中,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血管供应差或肿瘤血管的异常生长,在一定的诱因下,会出现肿瘤出血,瘤体组织的坏死。若是肿瘤完全出血坏死,肿瘤体积突然增大,压迫海绵窦会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失明、偏瘫,昏迷死亡,需要外科急诊手术处理。垂体瘤的不完全或部分垂体卒中,可以是轻度的头痛、恶心呕吐伴全身不适,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的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缓解,某些激素分泌型肿瘤的临床症状减轻。
二、疾病的风险管理
(一)主要风险因素
1、疾病家族史:没有证据显示垂体瘤有遗传因素,虽然一些研究表明垂体瘤也和一些固定基因突变相关。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 inggene,PTTG)是一种原癌基因,研究发现PTTG是一种很强的细胞转化基因,在垂体细胞的转化、垂体腺瘤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2、疾病基因组学:在基因组序列的研究中,对垂体瘤尚未有肯定的结论。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 inggene,PTTG)是一种原癌基因,研究发现PTTG是一种很强的细胞转化基因,在垂体细胞的转化、垂体腺瘤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3、不良行为习惯: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文献显示垂体瘤的发病有何诱因。甚至垂体瘤的卒中也和脑血管卒中不同,没有明确的诱因,但未处理的垂体瘤是垂体卒中的明确诱因。
4、环境或社会因素:近年来,国内为学者对环境污染和社会管理失序等情况可能诱发疾病的根据做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探索,其危害程度将在长期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5、相关原发疾病:垂体瘤可以按照肿瘤的大小和激素分泌的功能不同来分类。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垂体瘤分为垂体微腺瘤(肿瘤的直径小于1cm)和垂体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1cm小于2cm),垂体大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2cm小于等于4cm),垂体巨大腺瘤(肿瘤直径大于4cm)。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和无功能腺瘤。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4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型垂体瘤 5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
(二)风险评估
1、评估目的:
(1)帮助个人认识疾病风险因素和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和干预措施。风险评估最重要的是健康教育和早期发现病变;而合理有序的查体就是发现病变和保障健康的最重要手段。查体可以在国内各单位现有查体的项目和程序基础上,首先重视最常见最有可能迅速影响公民健康和重要功能的检查。在此建议如下:
内分泌的检查较为简单,凡是出现以下症状的应做垂体相关的内分泌检查及垂体MRI检查。
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
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患者)、面容改变、手足粗大(穿鞋子尺码增加)、多汗、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
凡是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患者,应当作垂体MRI检查。
凡是垂体瘤患者无论治疗与否采用何种方式治疗,均定期行内分泌及垂体MRI检查。
(2)评价管理效果表现
在对所发现的病变做出合理的综合判断,大致分为:完全健康者继续保持;发现无症状无功能腺瘤者既病变早期,将纳入垂体瘤病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范围,及时纠正;病情明显有内分泌症状者,或者视力视野受损而且有一定危象者则被纳入三级预防的二级甚至直接进入三级预防的程序。
2、疾病风险分级
(1)轻度疾病风险:在各种垂体瘤的诊断确立后,临床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专业分级为0-1级;属于潜在风险型。
(2)高度疾病风险:病情已趋明显,临床有内分泌的症状,或有视力视野的损害的,专业分级达到1-2级以上。
(3)疾病危象显现:处于显著的内分泌失衡并影响全身状况,生活和工作出现障碍,出现心脏肥大失代偿,恶性高血糖难以调解,恶性高血压,低血钾,骨质疏松的;视力严重受损,海绵窦受压出现颅神经麻痹的专业分级列为3级以上。
(4)确诊疾病:垂体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垂体激素的检测以及影像学的检查等做出诊断。垂体激素在很多实验室,甚至是基层医院都已经能够检测。 垂体瘤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中以鞍区的核磁共振(MRI)检查对垂体瘤的检出率最高。通过鞍区薄层(每1mm扫描一层)增强影像的MRI检测,若结合动态造影MRI检测,直径小至2-3mm的垂体微腺瘤也可以显像。鞍区增强CT显像对于部分垂体大腺瘤显像效果好,可以了解鞍底骨质的破坏程度以及蝶窦气化的程度。 通过详细的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垂体激素的测定以及影像学的检测,垂体瘤的诊断不难确定。
(三)风险因素干预
1、干预原则(无症状的微腺瘤)
(1)坚持理念优先,就是对垂体瘤疾病要有高度认知;因为垂体瘤在不发病阶段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完全属“正常人”状态;但是一旦发病,病情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能迅速恶化,从而使治疗效果变差,和早期治疗结果可能有极大差别。
(2)预防为主:所以对无症状的垂体瘤应该强调预防为主,坚持1-2年完整的检查一次,包括内分泌和视力及MRI。对于无症状的微小的垂体瘤可以不治疗,但是不应当忘记这些人群的肿瘤是有迅速增大和垂体卒中的风险的。在垂体瘤的早期进行治疗,绝对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风险,为生存争取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综合干预:这是对垂体瘤治疗的最佳方式,其前提是需要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对垂体瘤的主要干预就是对无症状微腺瘤长期有效的监测,对于有症状的或者体积较大的早期综合治疗。
关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分泌激素以及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垂体瘤的治疗是一个多科室协作的综合治疗过程。垂体瘤治疗涉及的科室主要有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疗科、眼科、影象诊断科等科室。从国内国外的回顾性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多科合作的垂体瘤治疗中心比单纯的专科治疗中心对提高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大不相同。所以建议垂体瘤患者应该到具有综合治疗垂体瘤的医学中心诊治。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三种治疗方法。正是由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完全治愈每一种垂体瘤的目的,所以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垂体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况、并发症及共患疾病的情况、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关于放疗,由于垂体瘤属于腺瘤,本身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放疗后将近70-80%的患者出现垂体功能低减,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放疗只适用于手术残余、不能耐受手术、对药物不敏感、有共患疾病不能够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
药物治疗近年随着药物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药物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垂体泌乳素分泌型肿瘤,现在的观点认为,90%以上的患者(无论是微腺瘤还是大腺瘤)都可以用多巴胺激动剂(短效制剂溴隐亭,长效制剂卡麦角林)控制PRL水平,使肿瘤的体积缩小。只有那些对该类药物过敏或药物不耐受、肿瘤压迫导致的急性症状需要急诊手术解压或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泌乳素瘤病人,才选择手术治疗。在服用溴隐亭治疗期间,应该逐渐增加溴隐亭的剂量,直到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以后,调整剂量长期维持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该在怀孕后停用溴隐亭。孕期定期复查视野,直至产后恢复溴隐亭的治疗。对于怀孕后停用溴隐亭出现流产或死胎的患者,应该坚持服药,直到生产后调节溴隐亭的剂量。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孕妇服用溴隐亭期间所生的小孩尚未见明显的畸形和智力的障碍。
对于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近20年的主要进展是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得GH分泌型肿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近几年生长抑素类似物长效制剂如长效奥曲肽、索马杜林等用于临床,使得患者的依从性大为提高。术前应用该类药物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血清GH水平,减轻患者的症状、缩小肿瘤的体积,为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创造良好的术前条件。生长抑素类似物用于GH分泌型肿瘤的另外的适应征包括:术后残余患者、放疗后GH尚未降低至正常的患者的过渡治疗。应用生长激素类似物后,对于那些因伴有心衰、呼吸睡眠暂停、控制不良的高血糖、高血压的患者,因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提供了术前准备治疗的机会。在国外,由于不必担心医疗费用问题,很多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长期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控制肿瘤,也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生长抑素类似物用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肿瘤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药物治疗GH分泌型垂体瘤后,现在已经公认,将GH分泌型肿瘤患者的GH水平降至小于1ng/dl(服糖后的GH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降至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的水平是生化治愈的目标。生长激素分泌型肿瘤的患者不论接受何种治疗,都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治疗目标:消除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GH达标,缓解临床症状,尽量保全垂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
手术分为开颅手术和经鼻蝶手术。经蝶手术目前发展很快,绝大多数垂体瘤都可以经蝶切除,经蝶手术的风险,对视神经,垂体功能的保护要远远高于开颅手术。而近年内镜经蝶手术使得此术式又得到很大发展。
(4)长期坚持: 所有罹患垂体瘤治疗的患者,都应该终身随诊。术前术后定期(每3-6个月)复 查垂体前叶功能,必要时复查鞍区MRI,监控肿瘤的复发及生长情况。随着年龄的不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术后一年,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每年做垂体激素的测定,根据情况替代已经低减的垂体激素。尤其是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低减的患者,在应激的情况下(发热、劳累、疾病等)应该将强的松的剂量(通常替代治疗的剂量为2.5-7.5mg/d)增加至替代治疗剂量的3-5倍,以防发生垂体危象。其他激素的替代剂量一般是甲状腺激素(L-T4)50-150ug/天,并且要在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开始替代治疗较为安全。至于性激素的替代治疗,在泌乳素瘤的患者,由于肿瘤为性激素依赖性,在药物控制泌乳素水平的同时,并不主张性激素的替代治疗。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垂体功能低减的患者,补充男性激素时,应该监测血液中前列腺抗原(PSA)的水平,使之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较为安全。垂体肿瘤手术或放疗后导致的生长激素缺乏,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生长迟缓,在成人GH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见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儿童患者在确认肿瘤没有复发的情况下,可以用GH促生长治疗。在成人GH缺乏的患者,若是经济条件允许,没有已经存在的肿瘤或明确的其他肿瘤的家族史,也可以用GH替代治疗。国外已经有成人GH替代治疗10余年的临床经验,国内在成人GH缺乏治疗方面才开始起步。随着GH制剂价格的下降,更多的成人GH缺乏的患者将会从中受益。
3、分级干预措施
(1)健康教育(何谓健康,疾病,及其危害)脑垂体瘤临床表现:脑下垂体中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可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细胞腺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在早期微腺瘤阶段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随着腺瘤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其垂体、蝶鞍周围结构,产生内分泌功能下降症状,出现视力障碍及其他颅神经和脑症状。
脑垂体瘤与性功能低下:
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 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垂体瘤造成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1、垂体瘤对正常垂体组织的压迫及放射性治疗的损伤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影响了人体内的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以至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进一步导致性腺功能低下。
2、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女性表现为停经、泌乳、不孕,男性表现为阳痿、性功能减退,这与高泌乳素血症抑制了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降低了垂体反应性并减少睾酮生成有关,这种情况下单纯补充睾酮制剂是不能奏效的。PRL>100ug/IL(正常,男性<20ug/L,女性<30ug/L)
3、促甲状腺素腺瘤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全身代谢缓慢,使体内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代谢随甲状腺素的缺乏而减少。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所引起的肥胖亦是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脑垂体瘤与不孕。 泌乳 . 月经不调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分泌型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与乳头接触的内衣变湿),继而导致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但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还是很容易被早期发现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头痛 大约有 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脑垂体瘤与视力下降 . 视野缺损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底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面容 . 四肢及形体的改变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由于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导致四肢、肌肉和内脏过度生长,在青春期骨骺未融合前表现为巨人症,成人则表现为手脚变大(鞋号逐渐增大)、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鼻肥大、唇增厚、皮肤松弛、粗黑、毛发增多,并出现声音嘶哑、睡眠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由于脂肪的代谢和分布异常,脂肪堆积在胸、腹、臀部,而四肢相对瘦小,呈“向心性肥胖”,脸部呈满月状,体重明显增加,四肢皮下血管显露并有紫纹。这两种类型的垂体瘤严重影响了人的外部形象,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一般术后几天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患者自我感觉肢体、脸庞缩小,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睡眠质量也明显缓解。
脑垂体瘤与其他神经和脑损害: 如肿瘤向后上发展压边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累及第三脑室、室间孔、导水管,可致颅内压增高。向前方伸展至额叶,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向侧方侵人海绵窦,可发生 II 、 IV 、 V 、 VI 颅神经麻痹,突向中颅窝可引起额叶癫痫。向后长入脚间池、斜坡压迫脑干,可出现交叉性麻痹,昏迷等。向下突人蝶窦,鼻腔和鼻咽部,可出现鼻衄,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
随着垂体瘤检查的普及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垂体罹病将会进一步增加,对社会的危害将随之加重。因此,加强对垂体瘤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在内分泌损伤或视神经和其他颅神经损伤后,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促使其在有限的代偿能力下,尽快和尽可能恢复其固有的功能,治愈肿瘤早已是医学研究的迫切愿望和重要课题。
(2)明确高危个体发现无功能的微腺瘤,即使没有任何的症状也意味着亚健康阶段的到来。如果有明确的内分泌改变,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巨人症(青少年患者)、面容改变、手足粗大、多汗、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严重的糖尿病、肥大性心脏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血压增高,血钾低和糖尿病。经常合并精神疾病。或者出现视力视野损害和其他颅神经损害就可以列为高危个体了,需要提高警惕。
(3)对原发病进行有效管理①疾病诊断:垂体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垂体激素的检测以及影像学的检查等做出诊断。垂体激素在很多实验室,甚至是基层医院都已经能够检测。但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实验室检查,而忽略了垂体激素的分泌节律对取血时间的特殊要求,使得很多患者的激素测定结果无法判断。
在垂体分泌的激素当中,GH、ACTH和PRL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并且都是应激激素。其中GH和ACTH的临床取血时间应该为8AM(空腹),并且取血前应该在安静的状态下休息半个小时以上再取血。而血PRL的测定应该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取血,测定的PRL结果为谷值,这样测定的值可以反映患者的非应激状态下的血清PRL水平。
垂体瘤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中以鞍区的核磁共振(MRI)检查对垂体瘤的检出率最高。通过鞍区薄层(每1mm扫描一层)增强影像的MRI检测,若结合动态造影MRI检测,直径小至2-3mm的垂体微腺瘤也可以显像。鞍区增强CT显像对于部分垂体大腺瘤显像效果好,可以了解鞍底骨质的破坏程度以及蝶窦气化的程度。
通过详细的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垂体激素的测定以及影像学的检测,垂体瘤的诊断不难确定。
诊断原发病后,完全健康者继续保持;发现无症状无功能腺瘤者既病变早期,将纳入垂体瘤病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范围,及时纠正;病情明显有内分泌症状者,或者视力视野受损而且有一定危象者则被纳入三级预防的二级甚至直接进入三级预防的程序。
②疾病医院外的管理如果有明确的内分泌改变,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巨人症(青少年患者)、面容改变、手足粗大、多汗、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严重的糖尿病、肥大性心脏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血压增高,血钾低和糖尿病。或者出现视力视野损害和其他颅神经损害就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原有垂体瘤出现剧烈头痛视力下降,复视甚至偏瘫昏迷的需要马上到医院急诊处理。
(3)主要并发症及预警
1)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临床表现。
a、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
b、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患者)、面容改变、手足粗大(穿鞋子尺码增加)、多汗、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
d、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2)垂体瘤压迫周围细胞组织引起的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的临床表现: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血压、低血糖、容易感冒等;甲状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怕冷、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便秘等,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痴呆、生长迟缓等;性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男性女性不育、性欲下降、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男性阳痿等临床表现;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临床表现,在儿童可以表现为身材矮小,在成人可以表现为身体脂肪集中在腹部、肌肉松弛萎缩、衰老、自我认知程度下降、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性功能低减等。
3)周围结构受压症状: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上患者通常会主诉经常被撞伤等;若是肿瘤侵犯了垂体周围的神经血管丛海绵窦,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上眼睑下垂、瞳孔变大等临床表现。
4)垂体卒中: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血管供应差或肿瘤血管的异常生长,在一定的诱因下,会出现肿瘤出血,瘤体组织的坏死。若是肿瘤完全出血坏死,肿瘤包膜破裂,会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失明、昏迷,需要外科急诊手术处理。多数垂体瘤的卒中表现为不完全或部分垂体卒中,可以是轻度的头痛、恶心呕吐伴全身不适,不需要急诊手术。
三、 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1、本人对脑垂体瘤相关知识的了解
(1)了解垂体瘤主要三个危险因素:内分泌改变,周围组织受压迫和垂体卒中。
(2)对无症状垂体瘤危险因素有清楚认识。
(3)对治疗垂体瘤有信心。
2、个人对健康管理计划的执行力
(1)让人们了解垂体瘤的严重危害,使人们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主动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2)告诉人们垂体瘤发病的主要表现并知道如何分级危险;
(3)发现了垂体瘤后应该如何应对。例如,发病后何时去看病时机最佳?首先应选择什么样的医院就诊?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等。
3、垂体瘤风险因素改善程度
(1)公民对垂体瘤认识得到改善。
(2)确诊垂体瘤后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危险因素。
(3)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采取了有效干预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