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煎药工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V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这类器具较多,不一定需要再次购买,如家里煲汤用的煲等均可,也可用搪瓷器皿、不锈钢锅等煎煮药物。但是最好不要用铁、铝、铜质容器。
二、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就可以了,不必用纯净水、蒸馏水等。选择凉开水更好,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这样浸泡后熬制会对中药的药效造成影响。自来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漂白粉也就没有了。
三、中药浸泡:首先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定要用冷水。药物一般不要清洗。浸泡可以帮助有效成分煎出,浸泡的水含有效成分,直接煎就可以了,不能换水。
四、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五、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温水适量,不再浸泡,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
六:煎药时间:注意煎煮的时间都是从药液煮沸后开始计算。解表类药:头煎需10-15分钟,二煎需10分钟左右。一般类药:头煎需20-25分钟,二煎需15-20分钟。滋补类药:头煎需40-50分钟,二煎需25-30分钟。
七、煎药次数: 一般煎煮两次。 一次煎的再久也不能代替两次分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把两次煎的药混合到一起分两次服。小儿可分多次服用。一般可以晚上煎,当天晚上吃一次,明早吃一次。如果药物少,也可以一次煎两付,分2天吃。
八、煎煮药量:儿童每剂100-150毫升。成人每剂300-400毫升。如果煎出的药液太多,小孩难以吃下,可以再把煎好的药液用文火煎熬(浓缩),要边熬边搅动,浓缩至小儿能吃下去的量,一副中药可以浓缩至50-100毫升,再分次服用就可以了。
九、特殊药物:另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方法来煎煮,这些药物,药房的人员会单独包装。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十、服药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2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十一、服药时间:一般中药在饭后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解表药趁热服,安神药睡前服,驱虫、攻下药空腹服,补益药饭前服,或遵医嘱。
宜饭前服用的中药:①补益类中药,饭前服利于吸收;②制酸止痛治疗胃病药物,宜饭前服,增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③化痰止咳平喘药,饭前服,祛痰镇咳效果明显;④驱虫药,宜空腹服用,以利于驱虫。
宜饭后服用的中药:①解表药最好在中午饭后服用;②健胃剂宜在饭后片刻服,以达到消食化积的作用;③辛辣刺激性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可防止刺激胃粘膜。
宜睡前服用的中药:①安神药应在睡前1小时左右服用,有利患者入睡;②润肠通便药,应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胃肠积滞。
十二、服药食忌:中医上服药食忌讲究更多,主要有如下几点。
(2)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
(3)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
(4)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忌生、冷、油腻食物。
(5)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之物。
(6)疮疡脓肿等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7)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应忌食含有异性蛋白的“发物”,如鱼虾,海味腥膻之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