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β细胞功能损害一直是全球糖尿病学界关注的焦点。1998年UKPDS发现β细胞功能可能在糖尿病诊断前10~12年开始减退,提出2型糖尿病在初诊时β细胞就只剩下正常人的一半。随着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将以每年4.5%的速度下滑,及至12年后胰岛功能趋近为零。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新的研究结果发现,原来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胃的减容手术治疗后,在体重尚无下降的情况下不用降血糖药物血糖可达到正常,胰岛素分泌曲线形态接近正常人。另一些研究也证实,初诊时血糖十几毫摩尔的糖尿病患者,经过仅仅数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出现长达数月至数年不用任何降血糖药物血糖也可维持正常,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特定的条件下,其受损的β细胞功能是有可能逆转的。
一、胃的减容手术逆转2型糖尿病引发思考:β细胞损害可否逆转?
最近,《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JCEM)披露在一项新近完成的研究中,9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Roux-en-Y胃旁路手术1周后空腹血糖达正常水平,胰岛素分泌形态和数量也恢复正常。另32例有肥胖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同类手术治疗后45d及术后1年,分别有9例(28%)和25例(78%)糖尿病缓解,不需要药物治疗HbA1C<6.5%。表明β细胞对葡萄糖敏感性在术后早期就得以改善。
二、纠正高糖毒性诱导蜜月期:恢复受损的β细胞功能
人们认识到β细胞是长寿细胞,其功能衰竭要经历很长的时期。β细胞的衰竭受多重因素如糖毒性、脂毒性、年龄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让(被高血糖麻醉了但并未死去的)β细胞(在血糖正常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可使其胰岛素分泌功能恢复。这一点在纠正高血糖毒性后表现得极为突出,人们看到原来受损的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甚至恢复了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早在2006年3月,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就进行了“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β细胞功能――是现实还是梦想?”的讨论。纳入10例血糖严重升高(空腹血糖≥11.1 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使血糖正常后,10例中有8例中原来已经消失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再度出现,表明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使血糖“正常化”,可大大改善胰岛细胞功能。翁建平教授2004年曾报告38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多次胰岛素注射及口服降糖药(大多联用格列齐特及二甲双胍)进行强化血糖控制治疗,疗程2~5周,血糖达标者分别为97%、95%及84%,随访至1年,血糖保持正常者分别为51%、45% 及27% ,说明口服降糖药也有一定效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恢复β细胞功能不再是梦想,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只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未被认识或被忽视。
三、恢复β细胞功能诱导出2型糖尿病“蜜月期”并非胰岛素独有
1996年就有人报告,格列本脲也可以在2型糖尿病诱导出“蜜月期”。55例在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经格列本脲治疗后4个月时缓解率为20%。我国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格列齐特缓释片强化治疗3个月使约60%的患者血糖达标;停药2日后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恢复为正常糖耐量(NGT)或糖耐量受损者占22.83%;这种强化治疗显著改善了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密切相关的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
四、β细胞功能损害的可逆性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高糖毒性损害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消除高糖毒性也被看成是逆转β细胞功能的重要途径。2013年EASD有专家报告“分化功能丧失(dedifferentiation)而非凋亡是β细胞功能衰落的主要原因。高糖毒性导致的FoxO的丢失改变了β细胞的代谢灵活性(metabolic flexibility),后者正是分化功能丧失的先兆。并提出“糖尿病治疗的目的之一是恢复β细胞的分化”。β细胞功能恢复后能重新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并有效控制血糖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的减容手术和短期强化控制血糖带来糖尿病长期缓解的事实仍使我们有理由乐观地期待对β细胞功能衰退的再认识将逐步深化,2型糖尿病的治疗,与以前比较,或将出现一个较为乐观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