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院士是每周一上午院士门诊,作为学生的我们经常有幸陪同院士去门诊,说是陪同其实更应该说是学习才对,因为来看院士门诊的病人很多都是全国各地过来的疑难杂症,在很多医院看过,最后推荐到院士门诊。有很多疾病我们只是在课本上学过,而没见过具体的病例,所以跟着院士上门诊我们总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而且对于自己疑惑的地方只要提出来,院士总是能耐心地给我们解疑答惑,同时也是解释给病人听,对于病人的问题总是解释得很通俗易懂,非常耐心,有些问题病人常常问几遍,有时候作为陪同的我们都在旁边有点急了,但院士还是非常有耐心。因此我们都觉得在院士门诊既能学到知识,学习到院士精湛的医术,更能学到院士始终“以病人为本”的医德。
院士只要周一上午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去门诊。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周末,院士去北京参加王宽诚教育基金的评审工作,周日下午结束,然而晚上偏偏碰上大雾,航班停飞,院士为了第二天上午的门诊,连夜从北京做火车回来,凌晨六点多才到南京,稍事休息后就来上班了,这就是我们年轻人也有点吃不消啊。当天是我陪院士去门诊,当时这些情况我都还不知道,是院士秘书唐星明副教授把我拉到办公室悄悄跟我嘱咐,除了预约的病人,不要再增加病人了,让院士早点结束门诊,回来休息一下。听完我非常感动,在门诊的时候,我就悄悄地跟病人家属讲了这个情况,病人家属都很感动。但院士阻止了我,淡淡地说,一切以病人为重,他们千里迢迢的过来,很不容易的,一定要给他们最佳的治疗方案,不能让他们失望啊。
我不太善于表达,无法完全描述出我当时的心情,但我知道我的灵魂受到深深的震撼,这个情形我一直铭记在心。我想也许正是院士这种一切以病人为重、以病人为本的医德,让院士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在治疗肠外瘘的过程中发现病人需要营养支持,需要更好的控制腹腔感染的手段,于是开创了国内营养支持的先河,发明了黎氏双套管,形成了肠外瘘治疗的系列方案,并主编了两版的《肠外瘘》,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治疗短肠综合症的病人过程中研究出肠康复治疗方案,进而又开创了国内小肠移植的先河,完成了亚洲第一例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继而又完成了亚洲首例肝肠联合移植。如此等等,我觉得贯穿于院士取得如此之多的成就之中的线索就是一切以病人为重,病人需要的那就是我们医生应该做的。
如今黎院士带领我们普通外科研究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让我们衷心的为院士感到骄傲,让我们作为研究所的一员感到自豪,但我觉得我们不能停留在院士带领我们取得成就上,而更应该继承院士这种一切以病人为重、以病人为本的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