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螺钉的生物力学:
研究1:
方法:在三种不同骨密度(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类型的 5 对尸体肱骨中植入3.5mm的皮质骨螺钉。植入螺钉的扭矩分别为最大扭矩,以及最大扭矩的 50%,70% 和 90%,测量螺钉的抗拔出强度,骨皮质的厚度,和骨质密度。
结果:在骨质疏松和正常骨质组,50%最大扭矩拧入的螺钉抗拔出强度最大,但和其他扭力拧入的螺钉相比无显著差异。
要点:本研究证明,最大扭力拧入螺钉并不能获得更大的抗拔出效果,而且会增加滑丝的风险。螺钉抗拔出强度并不是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钢板螺钉才会承受导致拔出的垂直作用力。
研究2:
方法:在人工合成骨和尸体骨上预先钻孔,并分1次和5次在同一孔内拧入3.5mm带垫片的自攻螺钉,测量螺钉的抗拔出强度。
结果:所有的标本中,当螺钉在同一孔径内多次植入后其抗拔出强度均有所降低。
要点:很多情况下需要在同一钉道内反复拧入螺钉,如骨折复位不佳,钢板重置,螺钉大小及长度更换等,此时要警惕螺钉的抗拔出力和固定效果将会下降。
研究3:
方法:25枚3.5mm锁定螺钉同标准锁定钢板植入泡沫人工骨中,扭矩为1.7Nm。多角度植入,测试不同错扣植入角度对折弯强度的影响。
结果:当植入角度增加时,折弯强度下降。螺钉植入角度小于3°时以螺钉变形的方式失败。植入角度更大时,以螺钉牵出的方式失败。
要点:尽管不可变角度锁定螺钉的植入是通过导向器执行的,但错扣仍然会发生。医生需要注意偏离垂直轴3°以上植入螺钉后,锁定螺钉的机械固定强度会降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