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下微创手术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特定的外科领域已成为标准术式。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特别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腔镜面临众多的技术难题:心脏外科无应用腔镜的技术基础;腔镜下操作进一步增加了原本复杂的心脏手术难度;使用传统胸腔镜进行冠脉搭桥的尝试并不成功。
随着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手术系统成为现实。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设计初衷是现实极端环境下的远程遥控手术,该系统容许术者远离手术台,遥控机械臂上的微创器械完成手术,工作原理符合胸腔闭合下的全腔镜手术模式。1998年,Loulmet使用“达芬奇”(da Vinci)机器人系统完成了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此后该项技术取得了稳步而显著的发展。目前,机器人手术系统已经发展到了高清仿真、双操控台的第三代产品;手术技术已从单纯前降支搭桥发展到多支血管吻合。本文就机器人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一、 机器人下内乳动脉游离
实现全机器人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otally robotic/endoscopic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TECAB)的第一步是内乳动脉游离。左侧胸壁打直径为0.8cm的小孔三个并插入机器人微创器械,术者于机器人控制台前,三维视野下带蒂或骨骼化法游离内乳动脉。同带蒂游离相比,骨骼化游离可获得更长的内乳动脉,有利于吻合于冠脉的操作。左侧、右侧或双侧内乳动脉游离均可采用左侧胸壁打孔的方法完成。机器人下内乳动脉游离的时间为19~180分钟,大部分术者在经历最初的15~20例的学习曲线后,可在30分钟内完成单侧内乳动脉的游离。同小切口下内乳动脉游离相比,机器人下可轻松游离全程内乳动脉,长度不受切口限制。国内机器人下内乳动脉游离开展于2007年1月,单侧、双侧内乳动脉游离均有报道,尚无因机器人系统导致的内乳动脉损伤而弃用的报道,游离时间16~69min,平均 (35.8 ± 8.7)min,游离时间于30例后稳定,学习曲线明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