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疼痛性疾病, 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并不明确。虽然TN 病因比较复杂,但目前最普遍认同的是血管压迫学说,临床结果证实80%-90%三叉神经痛是由此原因造成,血管减压术的成功利用也证实了该学说的正确性。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首选药物治疗,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压迫性TN的全身用药首选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大部分患者单独使用该药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仅有少量患者需加用或更换用药。但卡马西平需长期服药,停药后症状反复,且副作用很大,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奥卡西平是卡马西平的衍生物,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耐受性好,不会引起肝毒性,用于不耐受卡马西平的患者。
此外,加巴喷丁作为新型抗癫痫药,也能够有效控制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初期效果明显,但很难治愈三叉神经痛,而且需要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患者难以耐受其副作用时,需采取微创治疗或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球囊压迫术。
1、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 是从病因角度治疗TN,它通过使用隔离材料将责任血管推离三叉神经根部,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保持神经完整性,符合功能神经外科的要求。其长期治愈率最高,复发率低。但MVD 仍存在一定的外科手术风险,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的并发症,比如颅神经功能影响、脑脊液漏、脑膜炎、血肿等,甚至因术中岩静脉处理不当导致死亡,并且血管压力并非三叉神经痛确切的病因,所以对何时采取此手术及对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讨论。
2、球囊压迫术是通过球囊机械压迫损伤三叉神经节,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是近年来治疗TN 的新手段。该术角膜损伤概率较小,适用于高龄或有严重系统疾病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包括三叉神经第1支痛)。临床研究报道对于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耐药性TN 患者首选球囊压迫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重复性高,患者容易接受,但可能会造成患者咀嚼障碍,且临床应用时间较短,所以其近远期有效率及并发症有待进一步研究。
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利用γ- 刀或射波刀对特定部位进行聚集照射治疗,周围组织很少受伤害,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理念,避免了经皮手术所致的眼神经麻木或角膜炎的情况,所以可用来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患者。γ- 刀治疗的主要缺点是疼痛控制延迟,而且复发率较高,常会发生面部麻木、感觉减退、三又神经运动障碍,甚至导致神经萎缩或移位。
4、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目前较多采用的微创技术。是通过温控加热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节处的痛觉纤维,保留触觉的纤维,从而使疼痛缓解,并保留颜面触觉。属于真正的微创手术,无切口,经皮穿刺,操作相对简单,CT引导穿刺,术中电生理测试,安全性高,准确控制靶神经分支,治疗后疼痛立即得到缓解。射频热凝术治疗适应症相对较广,老年患者及外科手术或伽马刀手术失败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此手术。
射频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传统的穿刺定位方法主要有X 线平片、术中CT定位、简易立体定向仪,但对于卵圆孔变异的患者,定位难以精确,造成穿刺困难,影响手术疗效。我科采用先进的技术,研制出术中经皮穿刺导航系统辅助穿刺,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