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胃口”是指一个人的食欲。胃口好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主要的消化器官―胃。但胃往往由于发生了恶性肿瘤而不得不被切除掉。在我国,胃癌的发生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三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部分人群的早期胃癌发现率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但是,大部分胃癌患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在就诊时病情已到了中晚期(也称为进行期)。对于这些进行期胃癌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化疗、免疫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在国外,为了达到根除肿瘤的效果,外科医生常选择全胃切除术,也就是将整个胃全部切除。因为全胃切除术不但彻底切除肿瘤,同时也解决了切除残端及残留胃的肿瘤复发问题。但这种手术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手术后没有了胃,因此病人也就没有很好的食欲,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必然下降,这将严重影响胃癌病人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近一个世纪以来,外科医师对全胃切除术后如何造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据统计,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有几十种之多。但一般医院开展的手术方式可归纳为三类:食道空肠吻合术加空肠侧侧吻合术;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食道空肠吻合空肠袋代胃术。现在我们来谈谈这三种术式及其利弊。
第一种方法:空肠食道吻合术加空肠侧侧吻合术。也叫做Brown氏吻合术。手术方法是将胃全部切除,提起一段空肠和食道吻合,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缺点是并发症较多,目前已很少应用。第二种方法叫做Roux-en-Y术式(图2),是截取一段近端空肠,截取的远端空肠上提和食道吻合,另一端和上提的空肠吻合。这种方法虽能减少并发症,但缺少贮藏食物的袋。国外有人在Roux-en-Y术式的基础,设计出第三种方法,即Roux-en-Y空肠袋代胃术,也称为Hunt-Lawonce-Rodino术式。这种方法是在近端空肠和食道吻合下方将空肠折叠成一个口袋,借以增加空肠的食物储存容量。这种代胃术目前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但此方法还有一个缺点,即不保留十二指肠通道,也就是进食后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因此术后消化吸收功能差。
1978年德国乌尔姆大学的H. Beger教授设计了新型的间置空肠袋代胃术 (也叫Ulm Pouch,又称乌尔姆胃)。这种手术是在Hunt-Lawonce-Rodino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人造胃的空肠袋远端和十二指肠吻合,以保留十二指肠通道。这样的话当食物经过食道进入空肠后,得以在人造胃内储存,然后进入十二指肠,再在十二指肠内和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混合而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食物经过十二指肠刺激某些消化道激素的分泌。这种人造胃更加接近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状态。根据国际权威杂志报道,接受这种手术的胃癌患者术后食欲良好、营养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该手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先进、最为合理、最为科学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德国已施行了千余例。我院普外科自今年三月初从德国引进了此项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改进了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到目前为止共为12例需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施行了“人造胃术”。术后采用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检查,“人造胃”具有和正常胃差不多大小的容积。患者术后有明显的饥饿感。手术后一个月时能进食两碗米饭。体重平均增加3-5公斤左右。一些病员主诉食量和食欲与胃切除前相差不大。手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问题是我国为什么没有早日开展这种手术?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我国人的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与西方国家不同有关。中国人饮食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在胃手术时外科医师总是千方百计尽可能保留一定容量的残胃。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高蛋白、高脂肪逐渐成为食物的主要成分。因此,为了彻底切除肿瘤,防止残留的胃再发生肿瘤,应大力推广全胃切除术。另一方面外,国内医生也很少重视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国内大部分医院即使作全胃切除术,也常常应用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很显然,胃癌病人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此呼吁国内外科同道应加强对胃癌外科手术方法的认识,并重视胃癌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告知胃癌患者在选择手术方法时也要主动表示自己的愿望,争取能在全胃切除后拥有一个尽享美食的“人造胃”。
“人造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外科技术,因为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风险也比一般代胃术大。这就要求手术者具有娴熟坚实的外科技术和对病人高度的责任感。另外,“人造胃”术后也应该受到很好的保护,因为“人造胃”的空肠粘膜娇嫩,肠壁也比教薄弱。因此,在手术后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食。一般在手术后4-5日可以进食无渣流质,一周后逐步进食半流质,两周后可以进食软食,一月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应注意不要进食刺激性大的食物,如辛辣食物、过酸过碱食物、或过硬过烫食物。应养成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定时进餐的习惯。坚决戒掉烟酒。如有饱胀不适、返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到原手术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