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患者及家长就诊时,对手术切除扁桃体及腺样体很困惑,认识上亦有一些误区。有些患者及家长对手术很忌讳,坚决不同意手术切除扁桃体;而另一些患者则很随意,认为自己经常咽痛、咳嗽,是“扁桃体炎”,要求把扁桃体割了。
通常所称的扁桃体学名应是腭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也是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对儿童来说尤其如此。当受到外界炎症刺激后,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力强,能对付侵入机体的各种致病微生物,起到抗病作用,被称为人体的“健康卫士”。腺样体也是咽部的淋巴组织,又称咽扁桃体,作用相对次要一些。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二面性,扁桃体亦然,既有好处,亦有坏处。当扁桃体不发炎时,对身体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若总是发炎,形成“病灶”,窝葳细菌,甚至引起全身并发症,则对人体有害而无益了。有位专家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扁桃体就象公司或机关门卫,起保卫作用;但如扁桃体形成“病灶”,窝藏病原菌,犹如门卫已变成内奸,不但不保卫公司,还和外面的小偷勾结起来,偷盗公司物品,这样的门卫是否该清除呢?所以,在下列情况下医生往往建议患者切除扁桃体:
1、由于慢性扁桃体炎而引起了任何一种并发症时,必须切除。不切除,这种并发症很难好转,或反复加重并发症的病情。这些并发症包括:牛皮癣、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炎、长期原因不明的低热等。
2、扁桃体反复急性发炎。达到何种程度可称“反复”?各种书刊没有具体结论,通常认为每年发作3-5次应切除。其实,这需医生和患者进行权衡:反复发作所引起的痛苦、对身体的损害、对生活、工作的影响及经济上的损失是否值得手术。有些患者扁桃体急性发炎时,需使用2-3周的抗生素、级别达到三代头孢才能控制炎症,且多次请假。对这类患者,我认为每年发作2-3次就应该手术切除。
不要认为所有咽痛、发热就是扁桃体急性发炎,也可能是急性咽炎、上感。它的诊断应由正规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医生作出。
另外,扁桃体的大小不是诊断慢性扁桃体炎的主要依据。一般而言,学龄前儿童多半生理性扁桃体肥大,二度大小很常见。但过度肥大达到三度(两侧扁桃体相互接近或靠在一起,影响呼吸,妨碍吞咽,言语含糊不清,应手术切除。这些患儿常伴有腺样体肥大,可一并切除。
腺样体的问题主要是肥大引起通气障碍。鼾声过大、睡眠时憋气、张口呼吸、多汗,因慢性缺氧可致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常并发鼻炎、鼻窦炎;咽鼓管咽口受阻,将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有此问题的患儿在看电视时常将音量调大,说明有听力障碍。严重的患儿可有全身发育差、睡眠时多梦易惊醒、磨牙、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因此,有经验的口腔科医生在给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的患儿作口腔矫形前,要求先解除腺样体的问题。
腺样体肥大至何种程度就该切除了?可摄一鼻咽侧位片,如腺样体影占鼻咽气道截面宽度的60-70%,或鼻内镜下见鼻咽空间大部被腺样体占据时,结合患儿的表现,可决定是否手术。
手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方法有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法、腺样体刮除法,较先进的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法、内窥镜下腺样体吸切法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