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 (allergic rhintis )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热。据统计,变应性鼻炎约占全部鼻炎的40%。临床上一般分为常年性(perennial)和季节性(seasonal)两型。
过敏性鼻炎主要由吸入性变应原:如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多引起常年性发作,南京地区以螨虫为主;植物花粉引起者多为季节性发作。食物性变应原及接触物引起者较少。
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一)鼻痒和连续喷嚏:每天常有数次阵发性发作,随后鼻塞和流涕,尤以晨起和夜晚明显。鼻痒见于多数病人,有时鼻外、软腭、面部和外耳道等处发痒,季节性鼻炎以眼痒较为明显。(二)大量清水样鼻涕。(三)鼻塞。(四)嗅觉障碍:由粘膜水肿、鼻塞而引起者,多为暂时性。因粘膜持久水肿导致嗅神经萎缩而引起者,多为持久性。
变应性激发试验:一般用皮肤试验(划痕、皮内及接触法等),原理是有多种假定的变应物质,使与机体接触后,视有无反应出现,可协助诊断。变应原诊断明确后还可应用这种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此病虽无致命性,但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学习、工作、社交和文娱活动),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与变应性结膜炎等,尤其是慢性长期缺氧对小儿影响较大。小儿患上过敏性鼻炎,由于长期鼻塞,经常用口呼吸可致上颌骨发育不良,颧弓不明显,面容显得呆傻,称腺样体面容。
1、药物治疗: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定E;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苷酸钠;肾上腺皮质激素,酮替芬,减充血剂等主要用于控制症状,需长期应用,常有嗜睡、引起药物性鼻炎、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激素的全身副作用不容忽视。
2、用等离子/射频技术进行筛前神经阻断,并降低鼻粘膜的敏感性。因最近的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C类神经纤维内肽类物质有关。如在鼻内窥镜下操作,则具有视野清晰、处理部位准确、损伤轻微等优点。伴有鼻息肉的病人应该进行内窥镜下鼻息肉的手术;
3、脱敏疗法,用已找出的变应原作脱敏剂,开始均采用小剂量作皮下注射,并逐渐增加剂量,到最大忍受量时改为维持量,直到症状消失为止。经此法治疗的病人,体内可产生大量特异性IgG封闭抗体,可阻断抗原与IgE抗体的结合,而阻止鼻过敏反应的发生。
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过敏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即使有人看作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较为合适的治疗是用等离子/射频技术进行筛前神经阻断,并降低鼻粘膜的敏感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