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的医疗发展的水平,对于过敏性鼻炎尚不能做到治愈和不复发,所以这是一个十分困扰医生和病人的问题,对于病人来说严重的主观症状影响了生活、学习和工作;而对于医生来讲,多次给同一病人医治却常疗效甚微,也是对心理的一种折磨。
我国医生多年来沿用的“过敏性鼻炎治疗指南(欧洲版)”,以及结合中国人的特点发展的个性化治疗,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对病人的宣教方面仍然较为混乱,以至于病人对治疗方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治疗十分模糊,依从性大大降低。本人在治疗大量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就其中大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从大的方面讲,治疗过敏性鼻炎应注意“用药”、“方法”和“节奏”。
1、用药:
一线用药:所谓一线用药即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中非常重要,难以替代的药物,尤其是在发病的早期必须使用,以便尽快控制症状。
过敏性鼻炎治疗指南中的一线用药为“鼻喷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前者主要有内舒拿、辅舒良、雷诺考特等,分别对应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使用。后者有开瑞坦、仙特明等,即我们常说的抗过敏药。最新的研究进展认为“抗白三烯类药”对过敏性鼻炎的产生和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把顺尔宁也放到一线用药中。
其他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及对因治疗。
减充血剂(呋麻液等):用于减轻水肿,通畅鼻道,但并不能长期使用。
中医中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对于过敏性鼻炎的产生和发展机制的影响并无询证医学的支持。
免疫治疗:即常说的脱敏治疗,也是一种对因治疗,人们常常认为这是一种根治过敏性鼻炎的方法,其实是一种误解,这也是“过敏性鼻炎治疗指南”中把免疫治疗未放入一线用药的原因。脱敏治疗简单的说,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否则疗效大打折扣。儿童免疫功能的低弱在9岁左右会有一个改变,这就是很多过敏性哮喘病人在9-10岁突然不再发作的原因,而到13-14岁左右又有一个提升,此时大约70%的儿童,过敏性鼻炎可以得到自愈。因此过度用药的危害应该得到医生们的重视。
手术治疗:如鼻甲切除、神经阻断等等对于儿童来讲较少使用。以免影响其正常的发育过程。
2、方法:
其实很多过敏性鼻炎的儿童用药一样,但疗效差异很大,这里面主要是治疗过程中的细节处理的问题。鼻喷激素的使用应该在早上使用,对人体激素水平的影响小,即副作用小,使用时间在儿童应不少于20天,以后逐渐减量后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后的反跳现象;而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最好在晚上进行,减少嗜睡反应,服用时间在1个月左右,并无很大的副作用;减充血剂的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避免药物性鼻炎。脱敏治疗不应少于3年,头50周并不能减少药物的使用量,1年后鼻用药物可减半,第三年药物的使用量可减少到1/3。
喷鼻的方法应注意“引流”,即在喷鼻前一定要清理干净鼻腔分泌物,可以使用必通、邦鼻净、银尔通等洗鼻药物将鼻腔清理干净后,再喷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否则任何喷在分泌物上的药物很难起到作用;喷鼻时应站立、顺着鼻道的方向进行,即略向外侧、指向内眼角的方向喷,喷鼻前充分摇匀药物,喷时应将喷口按到底,保证足够的用药剂量。喷鼻时,两侧鼻腔应交替,即今天先喷左侧,明天就先喷右侧,避免治疗过程鼻甲收缩的不同步。
3、节奏:
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个节奏的问题,注意好了节奏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同时又能很好的控制症状。由于儿童过敏性鼻炎以季节性多见,即春秋两季发病,所以应做到以下几点:
每年的3月和9月,在春季和秋季来临之前,无论是否发作,应到医院就诊,在发作季节前冲击量治疗、发作季节维持量治疗往往比发作时再治疗效果要好,用药也少。冲击量治疗一般在儿童约20天以上,以后减量直至维持量,持续用药2-3个月,情况良好者停药,切忌突然停药。抗过敏药在一个月左右可以停药,停药时可以加用治疗鼻炎的中药,或改用鼻喷抗组胺药,减少减药、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