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认识
1、我夜里精神很好:病人觉得夜越深,精神越好,夜10~2点精神最好。不错,你今天是抢到了的时间,不过你透支了明天的精力,明天你还不是要睡上大半天?晚睡晚起强化了过度警醒,而过度警醒强化了躁狂发作。人本来有一个觉醒-睡眠节律,到了那个点就要睡,这是内源性生物钟在提醒你,但熬过那个点,内源性生物钟就不再提醒,你就没睡意了,你 “赚”了?今天是“赚”了,明天再“赔”吧。
2、我很享受这种状态:轻躁狂发作时,有用不完的精力和脑力,又有愉快的心情,病人当然很享受这种状态,享受就留恋,留恋就不肯治疗,不过我告诉你,用不完的脑子和精力,是大脑过度兴奋,大脑过度兴奋对脑细胞有害,专业术语叫神经细胞兴奋性凋亡,就是神经细胞瘦死,所以,双相情感障碍反复发作、病程长的病人,CT可见有脑萎缩,如果你不在乎脑萎缩,那你就继续享受这种状态吧。
3、我讨厌家人夸大病情:病人对自己的躁狂症状低估,倾向把自己的躁狂症状说得过轻,与家属汇报的不一致,由于家属站在第三者立场,汇报较为客观,常为医生所采信,这就加重了病人对家属的不满。病人平时应意识到这一点,可衰减与家属一同汇报病史时,对家属产生的不满。
4、我的性兴趣很高:情感增盛型人格的情感反应强而持久,他们的行为比常人倾向受情绪支配,性欲更为亢进,倾向早恋;倾向网恋、倾向婚前性行为、倾向嫖娼、倾向婚前堕胎、对婚姻倾向闪结闪离,对异性的友好容易误判为示爱的信号,从而主动追求异性,甚至以为异性是被动愿意而强行发生性关系,导致强奸罪。
5、我不想老是服药:病人会说,“我前一段时间有点不宜当(指躁狂),但现在我好了。我试停药看看,如果不好,再继续服,如果好,何必再服呢?”但是我告诉你:“躁狂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每次躁狂发作的标准持续时间约3个月,抑郁发作的标准持续时间约半年到2年,落实到每个病人,时间可能有所伸缩,到了一定时间,即使不治疗,也会自发缓解;治疗则提前缓解。如果在提前缓解后、自然发作病程结束前停药,则可能2~3天就有复燃;如果在自然病程结束后停药,停药则没有复燃征象,你成功了?别高兴得太早,有些问题不是马上暴露出来的,就像你秋天毁掉长江堤坝,马上不会有洪水出现,而是来年春夏汛期才会发洪水。你维持服药,相当于长江边永久性堤坝,是为防止下一次复发,即使没能挡住下一次复发,也能挫败其复发的势头,导致本来是大发作的,现在只是一过性轻度发作。如果你不维持服药,则毫无防御力,等下次躁狂或抑郁的潮水涌来时,往往以大发作的形式,常需要住院。你如果不信,可以试试。那么你说:“好,就算你说得对,那需要维持服药多长时间呢?”“第一次发躁狂,至少维持半年,第二次发躁狂,需要长期维持服药,而第一次躁狂发作是在青少年、男性、躁狂严重者,就倾向终身服药”。
6、我想心理咨询:如果以前是躁狂发作,现在是玩游戏成瘾,则要考虑还是躁狂的自我控制力减退所致,应当加强抗躁狂药物治疗,而不应进行纯心理咨询。一般来说,对于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水平,心理科医生>精神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对于功能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的诊疗,精神科医生>心理科医生>心理咨询师,而对器质性精神疾病的诊疗,神经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心理科医生>心理咨询师,这是每个专业的知识结构局限所致,不适水平高低引起。所以临床上,心理科医生比精神科医生更多地将功能性精神病误诊为轻性精神疾病(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而精神科医生比神经内科医生更多地将器质性精神障碍(多发性硬化、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躁狂最适合看精神科医生,看心理科医生也行,但看没处方权的心理咨询师没用。
7、我大学期间不想发病:在大学四年期间,越接近大四复发,意味疾病的代偿能力越强,能毕业的希望越大。相反,如果大一就复发,后面复发的几率很大,大学有两次休学机会,别以为机会很多,你不督促服药,病人每学期都会复发,如果每次复发都住院,住院就势必休学,复学时就回到此前的复发的那个学期重修,这样,两次休学机会,很快就会用完。要想大学四年顺利毕业,在入学前就应断停药的念头。躁狂第一次发作缓解后,对维持服药不引起重视,第二次发作后总该重视,第二次发作后还心存侥幸,第三次发作总不该再图侥幸,否则,我只能说,复发没有能让你成长。
二、紧急应对
1、勿与争锋:躁狂病人由于意志增强,与人辩论时一定要取胜,否则绝不罢休,故当家人与他讲理说不清时,勿与争锋,争执下去。躁狂病人真会动手打人,尤其是家人,但病人一般都是先发出警告,当警告无效时才动手。故当病人发出警告时,家人不再吱声,可减少病人攻击的几率,当病人与你争吵,直视你时,你不要与他持续对视,这样会让病人觉得你是在与他对峙,容易引起冲动行为,相反,如果你避开他的目光,眼睛朝下看,不说话,容易被他理解成屈服,从而减少被攻击的机会。其实躁狂病人也是欺软怕硬,真的看到110警察来到,他也十分合作,知道在硬下去要吃亏。
2、岔开话题:当病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你越是拒绝,他越是坚持,最后就僵在那里。由于躁狂病人的神经流动性大,注意有随境转移的特性,故可以与他岔开话题,提起他平时感兴趣的事情,他比普通人更不容易坚持原来的话题,从而跟着你的议题去讨论另一件事了,从而缓解僵住的局面。
3、拖延时间:躁狂病人经常向家人要过多的钱,去买不急需的东西,例如,买摩托车,买汽车等,被拒绝就大吵、冲砸、打人,即使家属不说话,也不能平息病人的要求,岔开话题也不管用,这时可以采取拖延战术,例如,下个月发工资买。你不要为下个月发愁,只要药物正在服用,到了下个月,病人的病情已缓解,再也不提要钱的事了。如果病人不肯服药,就说下次跟医生说,医生同意就可不服;到了医生那里,医生就会说,不服药就只有一种办法,住院。
4、李代桃僵:当病人反复闹着要买一件无用的贵重商品时,上述方法都不起作用,可与病人讨价还价,经济损失小的方案代替损失大的方案。同样,当病人闹着不肯服药时,上述方法都不起作用时,可放弃次要药物,保留主要药物,总比一颗药不服为好;当病人要退学经商时,阻止不住就让病人休学1年,保持学籍;当病人要辞职下海时,阻止不住就让病人留职停薪。
5、言语谨慎:一家人在一起,开开玩笑,说几句讽刺、挖苦的话,既有讽意,又有劝导,是件很正常的事。但心绪不良性躁狂病人会当真,还会记仇,由气生愤,由愤生恨,由恨生闹。故家人说话要谨慎,不要随便与他开玩笑。病人在躁狂发作期间,家人言语谨慎还容易做到,但在平时未发躁狂时,家人言语持续谨慎,就比较难。
6、动作谨慎:当病人处于躁狂的激情状态时,他的判断力和控制力都下降,故当你与他接触时,动作要慢,幅度要小。如果动作快,幅度大,病人会误以为你要攻击他,会对你发出攻击。例如,混合相病人摔手机,大哭,妈妈劝她,指甲误碰到了她的脸,她以为妈妈要抓她,狠劲咬妈妈的食指。
7、自行其是:现在网络便捷,病人会对医生开给他的药物一一上网核查,然后自行判断,认为不符合自己病情的就不服,这样只能有选择地执行医嘱,导致躁狂控制不全,延长了疾病治疗时间。你说“你自己擅自调药,是医生懂还是你懂?”没用,躁狂时自信增强,自行其是,“病在我身上,是医生了解我,还是我了解我?
三、平时处置
1、上大学:在高考前发过躁狂的病人,即使已完全正常,高考也不要报外地学校,就在本地区上学,即使不能在本地区上学,也要保证在每周能回一趟家的车程内。因为
⑴路远不能真正督促其服药;
⑵大学宿舍里较为嘈杂,对患过精神疾病的人来说,难以休息好;
⑶宿舍里矛盾难免,一旦有矛盾,连个回避空间都没有;
⑷一旦躁狂充分发作,出现打砸现象,常被强制入院,父母赶到病人所在地,人生地不熟,难免手足无措。
2、上大学期间的服药:病人不愿维持服药,会给家属一个合理理由,就是药物有不良反应,或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其实这种担心只是一个借口,主要是他内心不相信躁狂会复发。家属不能督促其服药,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够不到病人,例如,病人在外地上大学,家人想督促也督促不到位,二是家人看其已缓解,又不肯服药,会心存侥幸,随他去吧,万一不发呢。其实,青少年躁狂病人不维持服药,躁狂复发是迟早的事,服药是平安上大学的前提,做不到这一点,宁可别上大学。
3、上大学期间发躁狂:处理顺序是:第一步,先哄他吃进药,并让他平静下来,继续上学最好;坚决不肯吃药,或吃药后镇静不下来,就进入第二步,在学校请假或休学,哄他回父母居住地休息,回父母居住地后,根据需要在本地门诊或住院治疗;如在大学里既控制不住躁狂,也带不回父母居住地,就进入第三部,在当地住院治疗,这对病人的治疗是很方便,但对父母的探望很不方便,是最后的方案。
4、一旦住院就要休学:如果上大学期间发躁狂而住院,则一般要休学一年,理由是:
(1)住院加出院后回家调养,这学期就不可能跟上了;
(2)躁狂发作到需要住院的程度,同学的社交网络已破坏了,病好后与同一届同学继续相处,可能有困难。
5、婚姻不稳:躁狂发作时易记起旧恨,易与配偶发生争吵,加上乱花钱和日夜折腾,配偶不堪忍受,倾向离婚。在临床印象中,女病人离婚似乎更多。作为病人父母,为降低这种病态情绪支配下的离婚率,应更多承担护理责任,减轻配偶的负担。病人父母会说,她躁狂发作,我们也吃不消啊,但一次躁狂发作毕竟不长,通常3个月就会结束,药物治疗还能缩短这一时间。所以这种负担不是没有尽头的,通常充分治疗1~2个月就有明显缓解。
四、治疗注意
总体来说,双相情感障碍比精神分裂症好治,预后也好一些,但如果复发频度过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过长,症状过重,其社会功能损害并不比精神分裂症为小。怎样抑制躁狂发作频度、长度和严重度?主要是靠有效的药物治疗。
1、必须用药:躁狂发作来势凶猛,即使服药,也难以迅速控制;电休克也是缓解急性躁狂发作的好方法,但需要住院治疗。如靠心理咨询、练瑜伽镇静,根本没法控制,耽误了药物治疗,则恶化将来病程,导致后来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更长,症状更重,缓解间期更短。
2、不肯服药:对付不肯服药,有四种方法,
⑴躁狂很轻,暂不治疗;
⑵躁狂较重,非住院不可;
⑶暗服药:精神卫生法已不允许这样做;
⑷强制服药:对于儿童,家长可能强制其服药,但事后可能导致冲动攻击性。躁狂相对于精神分裂症,拒药具有很大可变性,因为躁狂的拒药是情绪性的,情绪一过去,可能立即服药:一句话说通,可能立即服药;一个条件答应,可能立即服药。家属不要轻易放弃过一会或过一天再与病人的讨价还价,以避开病人的情绪势头。
3、中药调理?我们认为,抗躁狂药物的不良反应有限,精神科医生敢用它,就知道该怎样处理不良反应,如果不是精神科医生的特别嘱咐,不要去专门看中医,因为中药也不便宜。
4、维持服药:青少年首次发躁狂后,就倾向终生服药,但种类和剂量都可以调整,男性只要不影响性功能,就不影响生育。许多病人和家属都不相信需终生服药这一点,非要在第2~3次躁狂严重发作后,才渐意识到此言不虚。即使终生维持,也不是不再发作,只是发作较轻,发作次数较少,较易及时控制而已。躁狂缓解后不服药,就像是张开双臂在走独木桥;服药,仍在走独木桥,只是多了一个扶手。
5、重新用药:当躁狂病人未缓解或部分缓解时,因为意志增强,病人可能会去外地工作,家人无论怎样嘱咐,病人会很快擅自停药,其结果是躁狂完全发作,等再回到家人身边时,家人会再用停药前的有效剂量,岂不知该剂量以前是一步一步加上去的,当时病人已经适应,现在病人已停药一段时间后,药物适应性回到用药前水平,骤然再用这么大剂量,病人会吃不消,这时应当联系医生,医生会从起始量重新用起。
复发兆头----坐禅或练瑜伽:坐禅或练瑜伽是对心情不平静的自我治疗。轻躁狂和轻抑郁会通过坐禅或练瑜伽进行自我治疗。但躁狂或抑郁像海啸,坐禅或瑜伽是游泳健儿,你说谁更厉害?所以,家属看到病人在坐禅或练瑜伽,应去医生那里调药。
五、住院顾虑
1、能不能住开放性病房?躁狂病人住院时,能住开放性病房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躁狂病人如果很轻,行为不影响别人,服药自觉,也就无需住院了;如果症状较重,行为影响他人,服药不自觉,通常是需强制住院的,既然强制住院,也就不能住开放病房了。
2、住封闭病房对他有心理伤害?病人住院会孤单吗?心理会更扭曲吗?病人住院,你别担心他孤单,哪里像俱乐部一样。凡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朋友,其他住院病人,作为一个主体,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语无伦次、那样肮脏、那样暴力、那样白痴,病人不会心理扭曲的。
3、能不能提前出院?如果在外地,病人因躁狂发作而被强制住院,在被彻底控制以前,家长不要听病人对出院后的反复保证,不要主动向医生提出出院,因为在躁狂发作时说话不算数,在没治好的背景下就出院,家长就驾驭不住,病人非但不肯服药,可能还要打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