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内翻足
定义:马蹄内翻足是指脚掌从踝部起偏移中线,向内侧翻转,并固定在这个位置上。
诊断要点:
1、是最常见的足部先天性畸形。发生率约1:250-1000,单侧稍多于双侧,男性是女性的2倍。
2、宫内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小腿纵切位上同时显示小腿和脚掌。
3、临床表现为前足内翻内收,中足高弓,后足呈马蹄内翻,严重者足跟变小,其上方有皮褶。
4、可合并胫骨内旋及小腿三头肌萎缩。
5、多见于一些综合征如18-三体综合征及运动障碍性胎儿畸形。
描述要点:
1、前足内翻内收,中足高弓,后足呈马蹄内翻,严重者足跟变小,其上方有皮褶。
2、可合并胫骨内旋及小腿三头肌萎缩。
拍片要求:
1、正位片:腹部以下包括双下肢全貌。
2、侧位片:单足全貌。
多指(趾)
定义:手或足有一或多个额外的指(趾)或指(趾)样赘生物。
诊断要点:
1、可单侧或双侧。按部位分为轴前型(桡侧或胫侧)和轴后型(尺侧或腓侧),轴后型多见。可同时合并并指(趾)或断指(趾)等畸形。
2、单发多指(趾)畸形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是许多综合征如13-三体综合征的症状之一。
3、临床分为:单纯软组织、有或无环形凹陷组织与周围组织相连;外形较完整的指(趾),常仅有一或两节指骨,可与掌(跖)骨构成关节或呈分叶状骨性连接;多余指(趾),外观近乎正常,有指(趾)甲,且有一定发育差的掌(跖)骨。多指(趾)与正常指(趾)有时大小相同,从外表难以区分,多余指(趾)亦可较小,亦可形成分支指(趾)。
4、临床易于诊断,宫内超声声像图可显示手或足有一或多个额外的指(趾),X线检查可以明确骨与关节异常。
描述要点:
1、单纯软组织、有或无环形凹陷组织与周围组织相连;
2、外形较完整的指(趾),常仅有一或两节指骨,可与掌(跖)骨构成关节或呈分叶状骨性连接;
3、多余指(趾),外观近乎正常,有指(趾)甲,且有一定发育差的掌(跖)骨。多指(趾)与正常指(趾)有时大小相同,从外表难以区分,多余指(趾)亦可较小,亦可形成分支指(趾)。
拍片要求:
1、正位片:多指(趾)手或足的单侧或双侧展开拍照片。
并指(趾)
定义:指(趾)与指(趾)间多余皮肤相连,皮肤软组织或骨组织相连多见。
诊断要点:
1、常见于第2、3指间。
2、临床表现:软组织并指(趾)时,轻者仅有薄层皮蹼;较重时多个指(趾)皮肤或皮下软组织相连,而指(趾)甲分开;严重者各指(趾)合并,有的骨分节不全且关节畸形,或末节指(趾)骨和甲融合。
3、宫内超声可在胎动时观察胎手展开时看清手指能否分开,但有时超声仍不能做出诊断。X线检查可发现骨畸形。
4、本症常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描述要点:
1、软组织并指(趾)时,轻者仅有薄层皮蹼;
2、较重时多个指(趾)皮肤或皮下软组织相连,而指(趾)甲分开;
3、严重者各指(趾)合并,有的骨分节不全且关节畸形,或末节指(趾)骨和甲融合。
拍片要求:
1、 正位片:并指(趾)手或足的单侧或双侧照片。
肢体短缩
定义:又称为肢体缺失。一条或多条肢体完全或部分缺如,或者严重发育不良。
诊断要点:畸形严重程度各异,可累及单侧、双侧或四个肢体。
1、横向性肢体缺失:又称截肢畸形。肢体远端全部或部分缺如,近端基本正常。根据发生部位分为:上臂(大腿)、前臂(小腿)、腕(跗)、掌(跖)、指(趾)完全或部分缺失。缺指(趾)属于此类。
2、纵向性肢体缺失:肢体桡(胫)侧或尺(腓)侧长骨纵列部分或完全缺如或严重发育不良,或手(足)中央纵列缺如,形成裂手(足)。以桡骨发育不全或缺如最为常见,常伴拇指缺如。
3、中间性肢体缺如:又称为“海豹畸形”。肢体远端基本正常,中段长骨缺如,手(足)常有畸形。临床上可分为:完全性海豹手(足),整个上臂(大腿)、前臂(小腿)完全缺如,手(或足)直接附着于躯干;近端海豹手(足),上臂(大腿)缺如,前臂(小腿)直接附着于躯干;③远端海豹手(足),前臂(小腿)缺如,手(足)直接附着在上臂(大腿)末端。
4、混合型:同时存在上述几类畸形。
5、肢体缺失可单独存在,亦可为一些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与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早孕期接触某些药物有关。
描述要点:
1、横向性肢体缺失:肢体远端全部或部分缺如,近端基本正常。可分为:上臂(大腿)、前臂(小腿)、腕(跗)、掌(跖)、指(趾)完全或部分缺失。缺指(趾)属于此类。
2、纵向性肢体缺失:肢体桡(胫)侧或尺(腓)侧长骨纵列部分或完全缺如或严重发育不良,或手(足)中央纵列缺如,形成裂手(足),常伴拇指缺如。
3、中间性肢体缺如:又称为“海豹畸形”。肢体远端基本正常,中段长骨缺如,手(足)常有畸形。可分为:完全性海豹手(足),整个上臂(大腿)、前臂(小腿)完全缺如,手(或足)直接附着于躯干;近端海豹手(足),上臂(大腿)缺如,前臂(小腿)直接附着于躯干;远端海豹手(足),前臂(小腿)缺如,手(足)直接附着在上臂(大腿)末端。
4、混合型:同时存在上述几类畸形。
拍片要求:
1、正位片:包括肢体短缩全身照和局部照片。
2、侧位片:肢体短缩的局部照片。
膈疝
定义:指腹腔内容物通过横隔上的裂孔、缺损进入胸腔。发病率新生儿1:2000至1:3000。
诊断要点:
1、膈肌发育缺陷,依其部位分为胸腹裂孔后外侧疝、胸骨旁疝、膈膨升及食管裂孔疝四种,其中左侧胸腹裂孔疝最多见。
2、 胃、肠管、脾等均可疝入胸腔,可同时伴有一侧或双侧肺发育不良,心脏被挤压至右侧胸腔。
3、 宫内超声诊断:声像图显示胸腔内占位性病变,以左侧多见。大量腹腔脏器进入胸腔,可出现腹围缩小。严重的胎儿纵膈移位可引起胎儿水肿。应与其他胸部囊性病变相鉴别。
4、 胸腹正侧位X片示左侧膈肌影消失、胸腔有肠管和胃泡影等
5、 预后与膈疝发生的时间、疝入胸腔内的脏器量、肺发育不全的程度以及合并畸形有关。
描述要点:
1、新生儿腹扁平,出生后呈“舟状腹”,呼吸困难,青紫。
2、胸腹正侧位X片示左侧膈肌影消失、胸腔有肠管和胃泡影等。
3、在右侧胸腹裂孔疝,肝脏等进入右侧胸腔,可同样引起上述症状。
拍片要求:
1、正位片:新生儿全身照片。
脐膨出
定义:为腹壁中线包括肌肉、筋膜和皮肤缺损,腹腔内容物突入脐带内,表面覆盖以腹膜和羊膜。发生率1:4000至1:5800。
诊断要点:
1、根据腹壁脐部缺损的直径<2、5cm、2、5-5、0cm或>5cm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
2、出生时可看到在正中线脐带周围肌肉和皮肤缺损,致使腹膜及腹腔脏器通过缺损膨出体外,疝出物表面有内层腹膜和外层羊膜组成的半透明囊膜覆盖,腹腔脏器(肠管及肝脏等)可以透过薄膜看见,故称“玻璃腹”。
3、出生后薄的囊膜容易破裂,应与腹裂畸形进行鉴别诊断,后者脐带插入腹壁处正常。
4、宫内超声显示腹前壁包块,内含单纯肠管或单纯肝脏回声。
5、脐膨出可单独发生,也可是一些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脐膨出-巨舌-巨体综合征(Beck-with-Widedmann, EMG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
6、部分母体血AFP值升高。
描述要点:
1、新生儿正中线脐带周围肌肉和皮肤缺损,致使腹膜及腹腔脏器通过缺损膨出体外,疝出物表面有内层腹膜和外层羊膜组成的半透明囊膜覆盖,腹腔脏器(肠管及肝脏等)可以透过薄膜看见。
2、出生后薄的囊膜容易破裂,应与腹裂畸形进行鉴别诊断,后者脐带插入腹壁处正常。
拍片要求:
1、正位片:新生儿全身正面照,尽量不要将囊膜弄破,着重拍脐根部与疝囊内容的图像。
2、侧位片:着重拍脐根部与疝囊内容的图像。
腹裂
定义:指脐旁腹壁全层缺损,伴腹腔内脏突出。发病率1:10000至1:150000。
诊断要点:
1、大部分是散发的,少有染色体异常。
2、脐旁腹壁的全层缺损,脐带与腹壁相连处正常,缺损大多在右侧,缺损往往较小,大多在2-4cm之间。
3、在正常脐带的一侧腹壁的纵向缺损,胃、大小肠、偶见膀胱或子宫经此缺损膨出体外,无疝囊覆盖,无肝脏膨出。膨出的肠壁肥厚、水肿、粘连,肠管色泽发紫,无肠蠕动,少数病例肠管已坏死。常合并肠旋转不良、闭锁等畸形。
4、宫内超声显示常常位于脐根部的右侧腹壁缺损,缺口较小,突出物多为肠管官腔可轻度扩张。大量肠管外突时,胎儿腹围可变小。
5、母体血AFP值升高。
6、需与脐膨出、体蒂异常和泄殖腔外翻鉴别,后两种都属于巨大腹壁缺损。
描述要点:
1、在正常脐带的一侧腹壁有约2-3cm的纵向缺损,胃、大小肠、偶见膀胱或子宫经此缺损膨出体外,无疝囊覆盖,无肝脏膨出。
2、膨出的肠壁肥厚、水肿、粘连,肠管色泽发紫,无肠蠕动,少数病例肠管已坏死。常合并常旋转不良、闭锁等畸形。
3、腹部缺损和脐带间有狭窄正常皮肤,该侧腹直肌发育不全,脐和脐带正常。右侧腹裂较左侧多见,单发腹裂畸形多见。
拍片要求:
1、正位片:新生儿全身照片,着重拍摄脐带根部和腹裂位置的关系,腹部膨出物不要回纳。
足外翻
定义:全足向前外侧背曲和外翻。
诊断要点:
1、足背侧和外侧(踝的绯侧)软组织轻度紧张致足趾屈内翻受限。
2、足跟处于外翻位。
3、在足前外侧异常位置常有较深的皮肤皱褶,皮下组织减少。
4、可伴发扁平足、膝关节伸直性挛缩、斜颈等,严重者胫骨、腓骨出现弯曲。
5、宫内受胎儿姿势的影响,足外翻很难用超声影像诊断。
描述要点:
1、足跟处于外翻位。
2、在足前外侧异常位置常有较深的皮肤皱褶,皮下组织减少。
拍片要求:
1、正位片:全身大体包括足外翻脚的畸形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