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Banting和Best成功分离出胰岛素,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时值今日,胰岛素已经成为所有1型糖尿病和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正常生理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包括基础分泌和餐时分泌,两餐之间和夜间恢复到正常的基线水平。糖尿病时胰岛素分泌不足,表现为餐时胰岛素水平不能达到峰值和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预混胰岛素为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其既能补充基础胰岛素,又含有快速起效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来纠正餐时胰岛素分泌不足,达到空腹和餐后血糖双相控制的目的。目前,预混胰岛素主要有预混人胰岛素及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
1、预混人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为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混合制剂,患者只需一日两次注射,是目前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据估计,全球约40%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人胰岛素。目前在我国常用的剂型有优泌林70/30、诺和灵30R及诺和灵50R。预混胰岛素中的短效胰岛素以六聚体形式存在,注入皮下后,必须通过体液的不断稀释、解聚作用,使大分子六聚体解聚为单体小分子后才能穿过毛细血管膜上的微小孔隙进入血液。因此,必须在进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才能与人进食后的血糖高峰时间同步,否则,易出现餐后高血糖和下一餐前的低血糖。若注射剂量较大时,可在皮下储存,疗效与持续时间难以预计。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含有不同比例的鱼精蛋白、短效胰岛素和锌离子,可用做基础胰岛素降低空腹血糖和两餐之间的血糖。鱼精蛋白与短效胰岛素结合发生沉淀,注射后必须经过组织中蛋白酶分解作用,才能将胰岛素与鱼精蛋白分离,发挥生物学效应,故其作用时间较短效胰岛素长。而且,注射后形成一峰值,易出现夜间低血糖和空腹高血糖,引起血糖波动。另外,其生物利用度在个体间和个体内变异较大。
由于预混胰岛素中短效胰岛素吸收较慢且中效胰岛素存在峰值,一日两次的注射方案并不能完全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其缺点是:早餐前注射后,预混胰岛素中的中效胰岛素在午餐前才出现吸收峰,因此,若早餐后的血糖控制满意(<7.8 mmol/L),则午餐前低血糖发生风险增加。同理,晚餐前注射胰岛素剂量较大时,睡前低血糖的风险亦增加。另一方面,该方案不能提供午餐所需的胰岛素,有可能造成午餐后的高血糖。
2 、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
由于常规人胰岛素在使用中的局限性,不能真正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科学家又研发出新型的胰岛素剂型-胰岛素类似物。
3 、预混胰岛素使用中的低血糖问题
(1) Lispro 75/25: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Lispro 75/25低血糖总体发生率低于常规胰岛素70/30[2-4, 19],但高于glargine[7],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与glargine相比无显着性差异。此外,有一项研究在对比Lispro 75/25和glargine分别与二甲双胍联用时低血糖的发生率,发现glargine与二甲双胍联用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但在白天,Lispro 75/25加二甲双胍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8]。关于Lispro 75/25致严重低血糖,与常规胰岛素70/30相比,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两组机率相近,而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Lispro 75/25组要显着低于常规胰岛素70/30组。
(2) Aspart 30:与常规胰岛素70/30及NPH相比,Aspart30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略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在餐前5分钟及餐后15-20分钟注射Aspart 30,两组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提示注射时间对低血糖的发生无显着影响。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2年的开放性研究发现,与常规胰岛素组相比,Aspart 30组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显着降低[20]。此外,Tibaldi等[21]最近的一项研究对老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2次注射Aspart 30 HbA1c不达标者,在午餐前加用小剂量Aspart 30,发现这些患者的HbA1c能进一步的改善,但未增加患者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的风险。
4、总结
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证实预混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在血糖控制方面的有效性。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相比常规预混人胰岛素,在血糖总体控制、降低HbA1c及体重增加方面无显着性差异。但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由于其含有快速起效的速效成分,能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减少餐后血糖漂移。鉴于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对糖尿病相关疾病的发生及致死的重要性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因此,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使用更为广大学者所推崇。同时,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只需餐前即刻注射,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在糖尿病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