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患糖尿病的七旬老人因鞋底沙砾磨破右脚趾皮,引发感染溃疡,造成脚趾发紫、破溃,右腿肢端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来到南京市中医院就诊,通过下肢血管介入和中西医结合的内科治疗,细细球囊,保全了老人的脚。专家提醒,高温天气,脚裸露的机会增加,受伤的几率也上升,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皮肤破损后常常易发生溃疡,并引发感染溃疡不易愈合,同时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远端供血不足,容易形成足部坏死,因此,糖尿病足早期检查早期治疗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74岁老人患有糖尿病近二十年,平时血糖控制得不错,身体也挺好的,每天保持散步的好习惯。两周前,晚上洗脚时鞋里掉出个小沙砾,仔细一看,发现右脚趾磨破了一小层皮,当时老人并没有在意。几天后,第二、三脚趾逐渐成紫红色,伤口破溃感染,感觉下肢麻木、疼痛,行走距离越来越短,而且晚上睡觉时疼痛加重,这才慌了神,送往南京市中医院进行治疗,该院内分泌科吴学苏主任医师介绍,该患者是典型的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由于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加之创伤后感染,常可引起足部感觉丧失、疼痛、溃疡及肢端坏死等,最常见的后果是慢性溃疡,严重时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在治疗上,多要求患者通过内科治疗控制血糖,再实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手术,配合中医活血化瘀疗法,使动脉血液恢复畅通,避免截肢的后果。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糖尿病下肢缺血就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往认为糖尿病下肢缺血或坏疽是由肢体远侧小动脉硬化引起,更兼糖尿病人伤口易感染而不易愈合,因而只能保守治疗,任其发展直至截肢。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技术实现下肢动脉血运重建,尤其是膝下血管病变的球囊扩张技术,使很大一部分下肢严重缺血的糖尿病人,不但免于截肢还可以保留功能。该患者手术前,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双侧下肢动脉多处狭窄闭塞,血液流通如虫咬般断断续续,手术后造影显示,原膝下动脉严重狭窄短段闭塞基本消失,血流恢复正常,同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液循环明显好转,疼痛、麻木感消失,可以说小小球囊救了老人的脚。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管病变,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降低,使伤口难以愈合,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会导致血液供给不足,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严重时发生足部溃疡及坏死,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足部创伤,及时治疗,避免糖尿病足引起的严重后果。
专家提醒,夏季,糖尿病人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关爱足部,切忌贪凉赤脚行走,无论在家或户外都要避免,以防异物损伤;养成检查足部皮肤的好习惯,有无红肿、皲裂、水疱、挤压伤、脚癣、抓伤及足趾变形现象;洗脚时注意用温水和柔和的肥皂洗脚,用手而不是脚试水温,洗完用纯棉毛巾轻轻擦干,尤其要注意保持足及足趾间的干燥;同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夏天要多揉腿肚,以疏通血脉增加腿部肌肉力量。一旦出现下肢麻木、行走时疼痛,夜间静息痛以及皮肤破溃等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