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外耳道狭窄/闭锁常与耳廓畸形和耳再造耳畸形同时发生,多表现为传导性耳聋,对于双侧患者,常因听力差而影响患儿发育,致反应迟钝、吐词不清;单侧患者,对声源定位能力差,常靠转动头位来寻找声源,生活不便,选择工作时工种受限。同时,耳再造大部分患者因外观畸形而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心理障碍。因此,此类患者有改善听力和外观2个方面的需求。外耳道再造涉及改善听力和外观两个方面,可以单独完成,但多与鼓室探查和成形术同时完成, 此时再造外耳道是鼓室探查和成形术的前期手术,是通向鼓室的通道。从听觉生理看,外耳道本身对声音有约11-12dB的增益作用,同时,再造耳道便于术后配戴气导式助听器,比仅贴于乳突表面的骨导助听器效果好;另一方面,耳再造道(主要是外侧段)可以改善外观,减轻患者因畸形而产生的心理压力/障碍。近年,改善听力还可以通过在乳突部植入骨锚式助听器(BAHA),无需再造外耳道,但因其费用相对昂贵、有外露挂钉、易感染等问题,不可能成为一种普及的手术方式,模拟生理状况的外耳道再造仍是常规术式。
但是,外耳道再造是耳科(世界性的)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再造外耳道再狭窄或闭锁,其发生率报道不一,从8% -83.3%不等。②再造外耳道长期有少量渗液(感染)或脱落上皮堆积,致使患者不能佩戴助听器、耳道内不能进水,造成游泳、淋浴受限或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清理。③再造鼓膜外侧移位,即耳道变浅。④远期听力有下降趋势。
作者本人近年来,致力于解决先天性中外耳畸形听力重建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手术方法和器械改进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就此专题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被受理国际专利1项、国家专利2项,在临床应用中,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