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收集2002年11月至2005年11月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行乳腺病变诊治6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病变患者63例,共计93处乳腺肿块,大小为0.5~62.5px,每个肿块平均旋切次数为15次(6~33次),旋切时间平均22min(10~55min)。术中B超检查证实肿块完全切除。除1例出现乳房内血肿和2例局部皮下淤血外,无其他并发症。乳房皮肤表面仅留下3~5mm微小创口。
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4例(6.3%,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例,导管内癌1例),其余为良性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纤维腺瘤5例,乳腺腺病或乳腺增生症53例)。术后临床和超声检查随访未发现肿块复发。结论 麦默通旋切活检系统是一项微创、安全、准确的乳腺病变活检方法。另外,对小的乳腺纤维腺瘤(<62.5px)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但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乳腺病变,微创手术,麦默通
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的改进与技术的提高、人们防癌意识的增强及健康普查的开展,查体时发现乳腺可触及和触摸不到的隐匿性病变逐年增多,在采取进一步治疗之前使用何种技术或方法对病灶进行活检以判定病灶的性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理想的方法是既能完整去除病灶、准确送检以确定病灶性质从而不延误下一步的治疗,又能保证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1]。我们采用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行乳腺病变诊治63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02年11月至2005 年11月我院采用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行乳腺病变诊治6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70岁(中位年龄43岁)。患者因乳房痛就诊18例,因体检发现肿块45例。双乳病变12例,单乳病变51例,共计病变93处,病变分别位于外上象限43例,外下象限29例,内上象限11例,内下象限8例,乳晕区2例。肿块数目1至3个,肿块均为B超检查证实,但有1例仅为局部腺体增厚未见肿物。
1.2设备 麦默通(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活检系统是由旋切刀、真空抽吸泵、控制器及相关软件等组成。本组使用的旋切刀为11G或8G。超声仪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Book彩色高频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
1.3手术方法 病人无需禁食,手术在手术室进行。首先,进行B超下定位:病人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定位病变的位置、大小,确定进刀位置和方向,并用标记笔标记,常规进行术区消毒铺巾。B超探头用无菌橡皮套或朔料套包裹,涂以无菌导声胶,再次探测乳腺病灶。对可触及的病灶也可B超和徒手辅助定位。
其次,进行病灶周围局部浸润麻醉:针头宜采用细长针(可选用PTC穿刺21G×200mm),自手术切口部位(该部位的选择应兼顾手术操作的方便性和美容效果)开始,先于该部位作一直径约5mm皮丘,然后在B超引导下,避开血管,选择合适角度,在穿刺创道、病灶周围及底部注射1%的利多卡因。第三,进行穿刺旋切:在预定穿刺点用尖头刀切开皮肤长约3~5mm,将Mammotome旋切刀刺入并插到乳腺病灶深面。然后通过控制面板或脚踏开关打开旋切窗,使其头端凹槽完全对准病灶,随后进行抽吸旋切,操作过程中根据位置的不同相应调整芯槽的位置,必要时还可作扇形旋转以进行多次多处旋切。
整个旋切过程在实时超声监测下进行,直至将乳腺病灶完全切除。超声探测明确无肿块组织残留后终止旋切,退出旋切刀。旋切过程中及拔出旋切刀前可用真空抽吸以清除局部积血,穿刺点皮肤切口用无菌黏胶纸粘合。如果患者为多发性病灶,可再次B超定位和旋切另外一处乳腺肿块,直至超声探测明确乳腺内无肿块残留后终止手术。操作完成后局部压迫10~15分钟,随后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切除的组织条块进行病理学检查。
2、结果
本组63例患者的93处乳腺肿块,大小为0.5~62.5px,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每个肿块平均旋切次数为15次(6~33次),花费时间平均22min(10~55min)。术中B超检查证实肿块均被完全切除。22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分别同时逐一切除,切除组织标本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所有操作无一例失败,乳房皮肤表面仅留下3~5mm微小创口。除1例出现乳房内血肿和2例局部皮下淤血外,无感染、创口不愈合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临床和超声检查随访未发现肿块复发及诊断有乳腺癌。患者对术后乳房形态、切口情况和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病理结果:63例93处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3例,导管内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纤维腺瘤5例,其它为乳腺腺病或乳腺增生症。
3 、讨论
3.1 微创旋切活检系统的适应证 Mammotome微创旋切活检技术是于1995年在核芯针活检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该系统由旋切刀和真空抽吸泵两大装置组成。旋切刀与核芯针活检相似,亦由套管针构成,另外辅以真空抽吸,二者不同的是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的套管针直径较大,一次定位成功后,旋切刀对肿物进行旋切的过程完全在套管内进行,而且每次切取的标本量较大,并通过特殊的传送装置,在不退出外套针的情况下,通过内套针的运动即可将切取的标本运出体外,可以进行重复切割,使一次穿刺能切取多个标本,可达到与切除活检相同的效果,这样既可减少不必要的门诊开刀手术切除,又可避免核芯针活检依然存在假阴性的难题以及肿瘤细胞种植穿刺道的风险[2]。该技术适应证较为广泛,它包括:
①乳腺可触及病变的的活检;
②乳腺内不可触及病变的活检和切除,如钼靶发现的微小钙化灶或钼靶及超声检查发现的结节和肿块;
③体检或影像检查可疑的腺体组织异常改变的活检;
④乳腺纤维腺瘤的活检和切除。另外,尚有报道应用麦默通技术切取乳头乳晕下导管行病理学检查来决定乳腺癌时能否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再造术。[3,4]。本组诊断的乳腺癌患者中,其中1例为B超、钼靶均未发现肿物,仅因腺体局部增厚行活检得以诊断。另1例为B超发现25px乳腺肿块行切除活检而确诊,但在随后的手术标本中未再发现肿瘤残存。一般而言,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适用于直径75px以下良性病灶的切除,如纤维腺瘤、不典型增生、嗜酸性肉芽肿等。但我们推荐对乳腺纤维腺瘤的选择需在定位和旋切技术较熟练、准确的基础进行,并且直经<62.5px,以免瘤体残留复发。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是恶性的乳腺病变同样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活检和切除,迅速做出病理诊断,及时制定出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本技术在患者乳房上仅留下微小瘢痕(3~5mm),具有美容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术中痛苦少,正常组织损伤少,活检可靠,术后恢复快,避免拆线,手术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对年轻女性尤为适用。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乳房内几乎不残留疤痕组织,术后不影响患者和检查者的触觉以及b超或钼靶的检查结果。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病灶的活检,其诊断价值优于fnac和核芯针活检。文献报道其活检的准确性是97.3%,敏感性94.7%,特异性100%,阴性预测值94.6%,阳性预测值100%,可替代传统的活检手术< span="">[5]。
3.2 手术定位方法 在钼靶下使用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因有定位系统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但是,在B超引导下采用该系统进行乳腺病变的活检或切除时技术要求较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手术成功和失败的关键。根据我们的经验,将手术切口的选择和定位方法归纳如下:第一,B超探测病灶的最大经,决定切口的位置和方向(多选择乳晕周、乳房外侧和下象限,切口距病灶的距离别太远);第二,B超探明在旋切刀的通路上无血管,旋切刀的插入始终需与B超探头纵轴方向平行;第三,在B超动态监测下将旋切刀插入病灶后方,使刀槽紧对肿物,为明确旋切刀的位置可将B超探头旋转90度与刀头垂直,进一步确认刀头与肿物的位置。如位置不佳,应重新调整;第四,病灶切到一定程度需根据肿物残留的情况,调整刀头的深度,另外,将B超探头与刀头垂直观察侧方肿物的剩余情况,以调整刀头的方向。
3.3 微创旋切活检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操作不同于传统门诊手术,它需要高频超声引导和监控,因此必须及时注意肿块超声声像图,随时调整芯针位置,以能精确切除肿块。此外,术中应相对固定肿块的位置,及时抽吸术区出血,调整旋切刀头及刀槽位置时应注意勿使其穿透皮肤。而术后要注意进行局部加压包扎,防止乳腺血肿的形成。对高度可疑恶性病变者,手术中可取数条组织送冰冻病理,及早获得病理结果,以便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另外,在使用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时尚需注意它的一些禁忌证,如:
①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者;
②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等情况时;
③疑为乳房血管瘤时;
④乳房太小,且病灶太靠近乳头、腋窝或胸壁者不易完全切除,同时可能发生副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