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es,PIOL)是在角膜和正常晶状体之间植入一个人工晶状体,来改善屈光度,从而矫正近视。“可植入性Collamer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es ICL)[1]是一种植入后房内固定于睫状沟的PIOL,为单片式后拱型设计,保持植入晶状体和自身晶状体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以前称为可植入性接触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为了和角膜接触镜区分,考虑到其制作材料为Collamer的含有紫外线发色团的亲水性猪胶原和羟乙基聚合物,故改称为“可植入性Collamer晶状体”。ICL由于具有手术切口小,矫治范围大,又具有潜在的可逆性,对角膜内皮损伤较小,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国外已经广泛开展,国内的手术量也在逐年上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队列研究,选取2008年7月――2010年2月在我科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植入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手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es,ICL)患者48例91只眼。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范围19~43岁,平均27.8±7.4岁。患者年龄构成:30岁以下31例,30~40岁之间14例,40岁以上3例;术前球镜-5.0DS~-23.0DS,平均-12.38DS;角膜厚度459~621mm,平均523mm;最佳矫正视力:0.2~1.2。所有患者满足以下条件:角膜横径≥11mm,前房深度 ≥2.8mm,眼压正常(10~21mmHg),房角开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200 cells/mm2.,晶状体透明,无眼部活动性炎症及其它眼病。
ICL由专用软件计算出来,其屈光度由验光度数,角膜曲率,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决定。ICL的长度由角膜横径(白到白距离)决定,通常ICL的长度要略大于角膜横径,以保证ICL有一定的拱高(vault),即ICL后表面和晶状体前囊的距离。
2、手术方法:术前2周完成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周边虹膜切除的位置为双眼虹膜根部10:30和1:30位置各打两个孔,要求虹膜周切孔一定要打透并且孔的直径不能太小,最好在1mm左右。术前充分散大瞳孔,表面麻醉下作宽3.2mm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使用特制的推注器将ICL植入后房内,调整晶状体位置居中,将黏弹剂冲洗干净,瞳孔自然回复,一般不使用缩瞳剂。术后滴激素加抗生素眼水1周。
3、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w、1m、3m、6m和12m随访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屈光度数、中央前房深度、ICL与透明晶状体的间隙及角膜内皮计数,并观察眼压和晶状体情况。
4、检查仪器和方法:采用美国vector-vision 公司CSV-1000对比敏感度仪检测自然光和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Oculus公司Pentacam HR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以及ICL与透明晶状体的间隙。ALLEGRO Analyzer(wavelight,erlangen, Germany)进行像差检查,所有检查均由同一检查者进行,重复进行三次。
5、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
1、病人随访率,1m时94.5%(86/91),3m时89%(81/91),6m时84.6%(77/91),12m时71.4%(65/91)。平均随访时间9.54±4.12m。
2、视力:术前BCVA,0.5以上占90%,0.8以上占70%,1.0以上占46%,1.2以上占2%。术后1周UCVA 0.5以上占90%,0.8以上占76%,1.0以上占64%,1.2以上占24%。58只眼(64%)术后UCVA达到1.0及以上, 69只眼(75.9%)术后BSCVA较术前提高1行及以上。预期矫正屈光度和手术实际矫正屈光度的关系,采用配对t检验,t=-1.55,p=0.12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术后12个月时屈光度与预期矫正屈光度相差±1.0以内为93.4%,±0.5D以内为78.6%。
3、对比敏感度的比较
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采用配对t检验。除6cd(p=0.339)频率,3cd(p=0.001)、12cd(p=0.009)、18cd(p=0.004)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特别是高频部分(12-18cd)。
4、波前像差
手术前后像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手术后眼球的总像差zernik均方根RMS、球差和彗差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ICL与透明晶状体间隙(vault)的随访观察
Petencam三维眼前节分析及诊断系统是通过Scheimpflug 成像技术对眼前节进行分析和扫描,可以测量角膜厚度、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ICL与透明晶状体的间隙(vault)。手术前ACD平均3.17±0.27mm,手术后1个月ACD平均2.90±0.32mm,较术前减少8.52%。术后在随访期间(P=0.56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ICL术后6个月vault平均452±216.38mm,最大1080mm,最小130mm,在随访期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43)。
6、角膜内皮的随访观察,手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2862±514(cell/mm2),手术后1周平均ECD:2792±492(cell/mm2),P=0.582,手术前后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平均ECD:2783±490(cell/mm2),在随访期间观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7、手术并发症:手术全部成功,没有一例因为手术中出现瞳孔阻滞或者白内障等并发症终止手术或将ICL取出。手术后有2眼(2.1%)前房较术前明显变浅(降低31 %);有13眼(14.3%)1周随访时有一过性眼压升高。
讨论: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ICL植入手术矫正近视有效,并且具有矫正效果稳定、可逆性、操作简单等优点[1]。本研究中,手术均成功,没有一例因为手术中出现瞳孔阻滞或者白内障的原因终止手术或将ICL取出。并且所有手术病人术后视力得到改善,患者满意。
我们进行手术的91只眼中,手术后64%UCVA达到1.0 以上,BSVA均达到和超过手术前,较术前上升1行及以上比例为76.9%。对于超高度近视(-15.0D以上)的病人,手术后BSVA远远超过了术前,超过术前两行的达到96%(54/56),这和手术充分矫正屈光度同时消除框架眼镜对物像的缩小作用有关[2]。我们屈光度矫正情况进行观察,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与预期矫正屈光度相差±1.0以内为93.4%,±0.5D以内为78.6%。ICL的矫治范围是-20.0D屈光度,在我们的研究中9眼(9.9%)最佳矫正球镜超过-20.0D同时合并柱镜超过-2.0D,在手术设计时,只能选用欠矫设计,但是这部分患者术后UCVA均达到及超过术前BCVA(见图3)。同时手术实际矫正的屈光度基本达到手术预期,并且病人随访观察期间屈光度度数稳定,达到并优于国外学者的报道[3]。
视觉质量也是ICL手术后大家关心的问题。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病人的视觉质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下降,尤其对于高度近视的病人[6]。很多报道证实ICL术后的视觉质量优于准分子激光手术[4]。Akihito等对ICL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进行比较,发现高频区域的对比敏感度在ICL术后显著上升 [7]。在我们的研究中,手术后对比敏感度曲线水平上升基本接近正常人的范围。同时眩光敏感度也较术前明显提高,这是由于进行ICL手术病人大多数是超高度近视,需要的光区相对较小,同时手术没有改变角膜的光学平面和没有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组织的炎症和增殖作用有关。影响手术后视觉质量的另一个因素是高阶像差,我们的结果中代表高阶像差的RMS值手术后明显减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