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招惹“鲜花”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历来是呼吸道疾病的易发时节。近期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咳嗽、感冒以及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比平时增多。这个季节冷暖交替,天气变化比较大,人们易于受凉,出现感冒症状;风大的天气,灰尘比较多,空气相对干燥,就会出现咽喉干燥、疼痛的感觉而诱发呼吸道疾病,比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另外,这个季节一些花草树木散发出的风媒花粉,被有过敏体质的人吸收后就容易引发支气管哮喘;再者,春暖季节,适宜螨虫繁殖,螨虫与灰尘混在一起,飘扬在空气中,就进一步诱发了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对花粉过敏者应避免到公园、野外等空气中花粉含量高的地方,外出时可戴口罩,以减少花粉吸入。
2、预防关键:良好习惯
这个季节虽然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但是,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春季呼吸病是可以避免的。①养成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以及外出归来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在外不能即时洗手的,可以用消毒湿纸巾进行双手消毒,以切断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要知道一些呼吸道病菌也是通过手传播的。②注意“春捂”保暖,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虽然现在已进入春季,但气候多变,早晚温差也很大,如果骤然减去太多衣物,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③经常保持办公地点及家中室内空气流通,老人、儿童、易感人群等应尽量少去密封性的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④合理安排饮食,多吃瘦肉、蛋及蔬菜、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疲劳,保持好心情,使肌体处于良好的免疫状态,可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⑤多饮水。春季气候比较干燥时,空气粉尘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而呼吸道病菌入侵人体,首先要通过的第一道关就是鼻黏膜,所以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就能有效抵御病毒细菌的入侵,同时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也能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达到保护自然免疫功能的作用。
3、谨慎使用抗生素
不知何时开始,人们在得了感冒发烧时,常常要求“挂水”(输液),且动辄要用抗菌素,以为只有如此,病就会好的快些。其实一般情况下,感冒无须使用抗生素。否则,既对感冒无治疗作用,反而要冒药物毒副作用的风险,增加无谓的治疗费用。我国抗生素的滥用和药物耐药的增加,与抗生素控制不严、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如出现了一些上呼吸道症状,如怕冷发热、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等,可配服一些普通感冒药,如白加黑、百服宁、新康泰克等,或服用疏风解表类中药,或中成药如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冲剂等抗病毒治疗即可。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有黄浓痰或浓涕,应做一些必要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如果服药三天左右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伴有咳嗽、胸痛,或头痛、高热或胸闷心慌等症,则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
4、重视两种呼吸病
春季是支气管哮喘容易发作的季节,而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日益严峻的则是肺结核,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支气管哮喘得到规范的诊断治疗比例仍较低,究其原因,存在对该病的认识偏差。相当部分患者习惯于发作时急诊“挂水”,初步缓解后就不去呼吸科寻求正规的检查治疗,反反复复的发作,不能长久控制,又失去信心,甚至去相信邮购所谓的特效“祖传秘方”。其实,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以预防、治疗的疾病,经过正规的吸入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完全可以控制疾病,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进入春天,人们户外活动的增加,也加大了肺结核的传播机会。 近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结核病流行的大回升,结核病仍然是传染病首位杀手,日益严重的多种耐药病例增多,将威胁着结核病又回到“不治之症”的年代。我国约有5.5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现有肺结核病患者约450万人,其中150万人为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每年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数为59万。而据健康报近日最新报道:2008年全国新发肺结核病患者已上升到约100万人。疫情严峻,加强预防和正规治疗尤为重要。如果连续咳嗽三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应尽快做X线胸片等检查。95%的肺结核是可以治好的,前提是坚持不间断地、按规定疗程服药治疗,否则很难根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