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快,生活习惯不规律、精神压力增大等使近年来失眠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据调查,世界范围内约有27%的人不同程度地受失眠症困扰,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至50%,英国为10%至14%,日本为20%,法国为30%。中国也在30%以上,其中女性失眠者明显高于男性,40岁以下失眠人群占40%以上。医学研究表明,长期或严重的失眠会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诱发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因此,了解失眠防范失眠非常必要。
失眠,中医谓之“不寐”,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通常指睡眠时间和( 或)质量不足并影响白天社会活动的一种主观体验。常见的失眠形式有: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夜间觉醒次数大于2次或凌晨早醒、睡眠浅或多梦、总睡眠少于6小时等。原因往往是由于长期过度的紧张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后体质虚弱等。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多采用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治疗为主,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新型非苯二氮类等。巴比妥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易产生依赖性,目前已很少用。苯二氮卓类安全性较好,但仍有成瘾性的问题,临床上不宜长期使用。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物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镇静催眠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明显宿醉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虽然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巴比妥类及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少,但不是没有。因此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内外专家提出了“ 按需治疗”和“小剂量间断”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失眠有方药和针灸辨证论治两大方面。其中,针灸治疗包括了电针、温针、艾灸、耳针或耳穴、平衡针、腹针等各种手段,具有调节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从而宁神安眠的作用。因其具有疗效快、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然而,不论是否进行药物或针灸治疗,培养良好心态、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强调的是特殊人群的失眠问题:老年人首选针对病因的心理康复治疗、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必要时才采取药物治疗。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失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证实,应尽量避免药物治疗。绝经后的失眠妇女,如存在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问题,应首先心理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催眠药物时需咨询专业呼吸内科或睡眠治疗师。精神障碍患者或抑郁症患者产生失眠时,优先选择抗抑郁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