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防治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转载)
- 发布于 2013-05-17 17:46 来源:杨勇医生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肌张力障碍,是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可给予适量抗胆碱能药,如果疗效差,应考虑选择EPS危险性小的抗精神病药。
(2)静坐不能,可降低药物剂量或给予β一受体拮抗剂如普奈洛尔,如果效果差,应考虑换用危险性小的抗精神病药物。苏州广济医院精神科杨勇
(3)恶性症状群(NMS)是抗精神病药的严重不良反应。一旦确诊,立即停药,给予支持治疗如补液、降温、预防感染、抗痉挛、吸氧等,大剂量胞二磷胆碱可增加DA受体活性,也可用DA激动剂溴隐亭(每4小时1次,每次5mg)治疗。有报道ECT治疗有效。患者缓解后,选择NMS危险性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4)迟发性运动障碍(TD)多见于长期用药者,老年患者和女性多见。发生机制可能是多巴胺功能亢进,也有研究提示γ一氨基丁酸(GABA)功能降低使肌肉镇静作用减低导致发生了TD。诊断TD明确后,缓慢减药或停药,停用抗胆碱能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后,可以选择TD危险性小的药物,如氯氮平治疗。
(5)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以氯氮平多见。患者的白细胞或粒细胞数突然降低,有致命危险。如果患者白细胞总数低于3000/mi3或粒细胞低于1500/mm3,每周2次监测白细胞分类和计数;如果患者白细胞数低于2000/mm3,或粒细胞数低于l000/mm3,必须停用氯氮平。而且每日监测白细胞分类和计数,并且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同时要隔离严防感染,重症者给予升白药。如无合并症,一周后白细胞回升,2~3周恢复正常。必要时可输入白细胞混悬液或输血。接受氯氮平治疗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血液系统恢复正常后再次使用氯氮平,这些患者可重新发生粒细胞缺乏症,而且比前一次出现的更快,引发的剂量更低。建议发生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不应该再使用氯氮平治疗。白细胞计数低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氯氮平。此外,卡马西平可增加氯氮平发生粒细胞缺乏的风险,应避免和氯氮平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