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应用虽然已经在临床上应用数十年之久,然而,由于足踝专科医师的缺乏以及传统骨科医生对足踝关节疾病关节镜下治疗的轻视,加上足踝关节镜操作技术上的限制,使得足踝关节镜技术仅在国内外少量足踝外科专业医师中进行了开展。
近年来,由于国内足踝外科学的发展以及足踝外科专科医师的培养,加上国内运动医学的发展,足踝关节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足踝关节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也为足踝关节外科提供了一个无法替代的有效工具。
足踝关节镜技术
1、适应症与禁忌症
借助标准的3.5mm或/和2.7mm关节镜以及相应的较细直径的操作工具,我们几乎可以完成足踝关节所有的关节间隙以及关节外滑襄、足底筋膜、跗管等结构的检查和手术操作。因此,关节镜的适应症也扩展到了足踝关节骨与软骨及关节内外软组织紊乱。特殊的滑膜病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软骨骨留病、绒毛结节样滑膜炎、结晶性滑膜炎和关节积液/积脓;关节损伤后的慢性创伤性滑膜炎、损伤后关节沾连、纤维束带形成、韧带损伤后出现的关节内挤夹;骨软骨损害:软骨炎、软骨骨折、软骨缺损、骨赘形成、游离体、骨襄变竺;损伤后残留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规检查不能获得诊断且保守治疗无效。最有价值的适应症包括不明原因的关节紊乱的诊断、踝关节诸关节面的软骨损伤、游离体、滑膜或软组织挤夹、撞击症、冻结踝以及局部的关节融合术等。
主要的禁忌症包括局部全身感染、关节间隙消失以及其他全身性手术禁忌情况。
2、关节镜技术
(1)设备与器械要求:除标准的关节镜设备以外,较细直径镜(2.7mm)及工作套管、牵引装置、射频或激光设备能够使得关节镜操作更便捷和达到足部较小的关节。
(2)体位与牵引技术:使用专的骨性牵引支架可以很好地牵开关节间隙,但该方法属于创伤性段而并不实用。多数关节镜医生更愿意采用牵引带的方法,根据需要可采用平卧或侧卧体位。
3、踝关节骨折后创作性关节炎的关节镜处理与结果。
踝关节骨折尤其是内踝伴后骨折后的病例无论是保守治疗或手术内固定术后均有相当部分的病例残留部分功能障碍或疼痛。除对晚期0A病例施行融合或关节置换之外,早期外科干预尤显重要。联合前后入路的配合使用可以很好地秤估胫距关节面的情况,通过关节冲洗、游离碎片或骨清楚、关节面成形、距骨钻孔等操作,改善了患者的足踝评分。病例分析表明单纯胫骨或距骨软骨面损害的病例疗效较好,而对应的4度损害手术疗效有限。
4、术后康复
常规关节镜探查和清理术后第2 天,患者即可下地扶拐部分负重行走。3 天换药,将固定用的棉花夹板更换为弹力绷带,开始足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1~2 周可以恢复正常负重行走,继续屈伸练习,开始肌肉力量训练。术后1~1.5 个月活动度练至正常,恢复运动。如果进行了微骨折手术、韧带重建、关节融合、滑膜全切等,则康复时间要延长
5、跟踝关节镜外科进展
足踝关节镜技术已在发达国家获得广泛应,除了上述的一些关节内外的诊断与治疗用以外,近年来,在踝关节与骨科运动医学领域,因足踝损伤导致的踝关节创伤性不稳定、损伤后残留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采用关节镜技术进行踝关节韧带与软骨损害的评估以及关节镜辅助技术进行韧带与软骨的修复重建是目前踝关节镜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迄今为止,足踝关节镜外科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但毫无疑问它将成为足踝外科领域中有效的、不可忽缺的重要工具。虽然我国足踝关节镜技术尚未普及,但从我国膝关节镜外科的发展和技术的普及状况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足踝关节镜外科一定会在中国获得巨大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