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白内障
人们常形容眼睛就像是照像机。人眼中有一个组织叫做晶状体,其功能就相当于照像机的镜头,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光线通过它及一些屈光间质到达视网膜(相当于照像机的底片),人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一旦晶状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混浊,就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使人看不清东西,便是发生了白内障。也就是说,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我国及国际上最主要致盲性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白内障引起的视力障碍将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六十岁到八十岁以上的人群当中白内障的发病率几乎是80%,而9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的发病率达到了90%以上,这一疾病给很多的患者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
二、白内障的病因
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显的病因外,白内障形成过程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情况相当复杂。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揭示,可能与年龄老化、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在我国经调查证实,高原地区以及阳光辐射较多的地区,白内障的发病率相对增高。这是因为长期紫外线的照射可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另外,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都可引起白内障。某些常用药,尤其是眼部或全身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都能导致白内障。
三、白内障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白内障的症状是视力逐渐下降,最后失明,整个过程中无眼疼。两眼发病可有先后。除了视力下降,有的患者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有的可有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等表现。
如果患者突然感觉视力明显下降而没有疼痛,应考虑是否眼底有了病变,比如眼底出血、视神经乳头病变或视网膜脱离等,必须马上去看眼科医生,不要误认为是白内障所致。
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在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发展过程中,有一段过程叫做“膨胀期”。在此时期,晶状体内有较多的水份积聚,使晶状体体积增大,前房变浅。个别病人甚至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病人可感到眼红、眼痛伴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去光感。这种青光眼如果治疗不及时,将造成永久性失明,即使再行白内障手术也无法挽救视力。
四、得了白内障应怎么办
早期白内障视力仅有轻度下降而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可以定期到医院检查,心要时配戴眼镜以提高视力,不需要立即手术。当病情日渐加深,病人应按日常工作或生活对视力的需求,和医生M行商讨,以决定何时接受手术。并不需要白内障完全成熟才可接受手术。对于成熟期或近成熟期的白内障则需尽早行手术治疗。有人认为白内障成熟了不做手术也无妨,不就是看不见吗。这种观点其实是非常错误及危险的。因为在白内障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这些眼病多发生在白内障的中期和晚期,如膨胀期和过熟期。有时可以引起眼内严重的炎症,能引起失明,甚至致使眼球萎缩。有的病人因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出现长期眼痛,无法忍受,最后不得已必须做眼球摘除。因此提醒大家,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手术治疗,以往所谓“白内障要到熟透才能手术”的观念应该摒弃。
五、白内障的药物治疗
虽然自古至今人们对白内障治疗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但直至今日,尚无一种真正有效的药物可阻止白内障的发展。一些早期白内障,用药以后病惰可能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但这不一定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因为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浊程度都未改善。近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更无实际意义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不下几十种,有眼药水或口服的中西药,但都没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六、白内障的预防
1、注意精神调摄:遇事泰然处之,心胸应宽广,保持情绪舒畅,要制怒。培养对养花、养鸟、养金鱼的兴趣来陶冶情操,多与年轻人交谈,能分散对不愉快事情的注意力,激起旺盛的生活热情,能起到阻止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2、加强用眼卫生,平时不用手揉眼,不用不洁手帕、毛巾擦眼、洗眼。用眼过度后应适当放松,久坐工作者应间隔1~2小时起身活动10~15分钟,举目远眺,或做眼保健操。要有充足的睡眠,及时恢复疲劳。
3、积极防治慢性病,包括眼部的疾患及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最易并发白内障,要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4、饮食宜含丰富的蛋白质、钙、微量元素,多食含维生素A、B、C、D的食物。平时多食鱼类,能保持正常的视力,阻缓病情的进展。
5、吸烟易患白内障已被实践所证实,应及早戒烟。
6、经常佩戴深色眼镜。研究人员发现,接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老年人患白内障的机会也就越高。长期生活在地球赤道部和高原上的六十岁发上老年人群,白内障的发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全球同龄老年人平均发生率的近二倍。外出时戴上一副深色的防紫外线眼镜,可大大减少紫外光对眼睛晶体的照射量,阻止晶状体的混浊变性,从而有效地预防白内障的发生或进一步的加重。
7、防止人体的水分不足。人体内充足的水分是保证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最基础条件,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出现衰退,在脱水的情况下,体内的正常代谢极易产生紊乱,造成人体内有害物质如超氧因子的积蓄,损害眼部的晶状体细胞,导致白内障的发生。而对已发生白内障的老年患者,脱水状态可使原本并不严重的病情急剧加重,这就是许多老年人在生一场大病后,眼睛视力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在平时有脱水情况,特别是在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呕吐、大量出汗时,应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以满足代谢的需要。
七、白内障患者吃什么好
1、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科学家研究发现,维生素C具有防止白内障形成的作用,它可减少光线和氧对晶状体的损害。如果维生素C摄入不足,易于引起晶状体变性。因此,老人平时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番茄、菠菜、洋葱、大白菜、四季豆等新鲜蔬菜和草莓、橘子、柚、橙等水果。另外,科学家指出,血液中维生素E含量低也会诱发白内障。因为维生素E降低时会增加氧化反应,易使晶体的蛋白质凝集变为混浊。饮食中适当吃些卷心菜、花菜、葵花子油、花生油、谷类、豆科、深绿色植物、肝、蛋和乳制品等,即可从中获得较多的维生素E。不久前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表明,膳食中摄入β胡萝卜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最多的人,较摄入最少的人患白内障的风险降低一半。膳食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使患白内障的风险降低40%。β胡萝卜素多含于深绿色叶片的蔬菜中。此外,橙色及红色的果疏中也较多,如番茄、桃子、西瓜及胡萝卜等。动物的肝脏、蛋奶是维生素A最好的直接来源,油菜、菠菜、荠菜、茴香、南瓜、番茄等蔬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A原也能在肝脏转变为维生素A。
2、补充微量元素:人视觉的敏锐程度与硒有直接关系,缺硒能诱发晶状体混浊而致白内障,这早已为科学家所证实。富含硒的食物有动物肝、肾、心、鱼虾、乳类、蛋黄、瘦肉、香菇、木耳、芝麻等。我国有研究发现,血清锌水平与白内障发病率有关,体内血清锌水平越低,白内障的发病率越高。动物性食物中,牡蛎、鱼、瘦肉、动物肝、肾、蛋类及奶制品中含锌量高,其中以牡蛎中含锌量最高,每100克牡蛎中含锌量达14毫克之多。
3、多饮茶:医学家们在大量的观察对比中发现,每日能够喝上5杯茶的老人,他们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较不喝茶或很少有喝茶习惯的老人要低得多,并且多少喝上一些茶的人较那些从不喝茶的老人其白内障的发病率也较低。学者们认为,这与茶叶中所含有的大量的鞣酸有关。现代医学认为,白内障疾病是由于体内的氧化反应所产生的自由基作用于眼球的晶状体的缘故。而茶叶中所含有的大量的鞣酸可以阻断体内产生自由基的氧化反应的发生,茶水对白内障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故此,老年人最好能够养成每日多喝茶的习惯,因为这样可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同时还可阻碍白内障程度的加深。
4、此外,还应多饮水,每天至少饮一升半水。
八、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时机
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患者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普遍存在着两大误区:
1、白内障要等到成熟再做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邹吉新
老的观点认为白内障要等到视力下降到“看不见”再做手术。如此有以下多个弊端。首先,随着白内障的不断加重,手术对眼内多个组织如角膜内皮、晶体悬韧带、虹膜组织等损伤将加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增加。其次,在经历白内障膨胀期过程中,有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可能,一旦急性发作将会出现虹膜萎缩、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后粘连等改变,严重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甚至于导致视力永久性丧失。因此,白内障不要等到视功能下降到很低水平时才做手术。
2、白内障越早做越好
人类晶体通过调节能够看远也能看近。虽然近年来人工晶体研发速度很快,但它们在调节幅度、调节速度以及成像质量等多个方面远不能与人类自己的晶体相比。同时,在白内障早期晶体因为体积膨胀而仅仅表现为屈光的改变,简单地说,病人可以通过配戴眼镜就可获得良好的视力。因此盲目追求早期手术而忽略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弊端,也是不可取的。
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模式。过去,由于医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白内障必须等到完全“成熟”,患眼看不见时才能手术,病人需要长期忍受低视力的烦恼与痛苦,时至今日,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创新与改进,医疗技术进展,使白内障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大为提高,病人无需再等到完全失明时才做手术,而是当白内障药物治疗无效又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时,便可接受手术。而且早做手术,对有经验的医生来说,手术风险并不增加。对不同的病人来说,接受手术的早晚时机,可有较大的不同。目前在发达国家患眼视力在0.5接受手术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术后视觉质量明显提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证明这一点,在我国有这样要求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加;对一个不要求较高视力的人,可以等到视力较差时手术也未尝不可。总之何时接受手术治疗,必须从病人的实际要求出发,医患双方商量,以确定手术时机。
九、白内障手术方法
目前,白内障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类: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体晶体植入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体晶体植入术。前者是用手功通过一个6~10mm的切口将晶状体核整个摘除,而后者是通过一个2~3毫米的小切口,伸入超声粉碎器将晶体核粉碎后抽吸出来。当白内障皮质抽吸、清理干净以后,再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愈合快,角膜散光小,早期即可获得满意的视力等显著优点。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用缝合的微创技术:超声乳化探头通过1.5mm~3mm的微小切口即能完成对白内障的乳化吸出,这样微小的切口对我们的眼睛来说,具有不缝合、不增加散光、安全性好、恢复快等优点,可以说,术后第二天看不出切口的存在,病人术后可以随意活动。
2、定向无损伤技术:所谓"无"损伤是在手术中超声乳化针头仅对混浊的晶状体发生作用,而对眼内邻近的组织如角膜、虹膜、视网膜等几乎不产生不良的影响;手术者精巧的操作,辅以先进的器械设备,5-10分钟即可完成手术。
3、无须等熟即可手术:过去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白内障到了失明的程度,俗称“长熟了”才能手术,而现在,如果视力在0.4左右即可手术。这就避免了病人从视物模糊到失明这一漫长痛苦的过程,也避免了白内障引起青光眼的可能性。
4、手术质量和方便快速的结合:超声乳化术的应用,使手术切口由10mm缩小到3mm以下,而且不用缝合,解决了手术切口所带来的散光的困扰,使术后视力更好,而且还具有不打麻药、不用住院、不限制活动、术后不用服药等优点,深受老年人的青睐。
十、无痛摘除白内障,避免局麻下意外风险。
开刀必须打麻药,这是一种常识。以往白内障手术打麻醉药时,须从眼球旁进针3厘米左右,将麻药注入眼球后组织,才能达到眼球止痛和止动效果,然而这种局部麻醉方法也有一些弊端,一是在眼球后打麻醉药时患者会有强烈的疼痛感;二是对于某些患有心脏疾病的被白障患者在术前麻醉时,会有引发疾病的可能;三是打麻醉针时如有不慎易引发眼球出血,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失明,总之,打麻药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能让患者在手术前达到麻醉的效果,而又避免针注麻醉可能发生的风险?经多年的临床实践,使用表麻麻醉的方法完全可以解决疼痛的问题,但手术的关键就是手术者能否达到足够的技术水平。普通局麻的麻醉效力可以在2-3小时左右,医生有充足的时间为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而使用表麻麻醉也就是给患者滴用“眼药水”麻醉的时间只有三十分钟左右,因此实施表麻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医生的手术技能要求也就很高,要求又快又准的完成手术。
十一、技巧+经验=手术成功的关键
无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其表麻下手术(无痛)与局部麻醉下手术(有痛),麻醉后实施的白内障摘除术过程是一样的,但是无痛麻醉因麻醉时间短对医生的要求就很高,需要医生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既要耐心细致,还要有能力应对突发的状况。但是对于患者而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反应小,病人恢复快、术后散光小,只需点一滴表面麻醉的眼药水,消除手术的疼痛感,还可避免因打麻药针带来的意外风险,手术的安全性也就能够得到保障,十分钟内即可完成手术。
总之:
人老了,两眼昏花,白内障不请自来。对此,很多患者都不知所措,或认为这是“人衰老的必经之路”,不太在意。殊不知,这或将让患者陷入暗无生机的世界。
在我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很多人就是由于对于这种疾病认识不够,一拖再拖,以至于延误病情。白内障属于无痛性视力下降的眼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就是晶状体浑浊。该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饮食、年龄、紫外线照射、情绪、药物、外伤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晶状体浑浊。
提醒:
人能看见物体全靠晶状体,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要想清晰的看到物体,作为镜头的晶状体一定要保持无色、透明、柔软。如果晶状体浑浊,原本纯黑的瞳孔里有一块发白的区域,就会出现视物模糊、怕光、看东西重影等症状,起初症状很轻微,常常被人误认为老花眼,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若不及时治疗,晶状体逐渐变硬,可能引起晶状体夜话,能引起青光眼、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现有类似症状应及早去医院检查,以避免病情加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