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大病,得了就会变瞎?没那么严重!白内障要等到成熟之后,完全看不见了再手术?这个观点早过时了。白内障是中老年人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警惕的浑浊程度日益加重、视力下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老年性白内障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老化现象,药物治疗没有特效,手术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新技术出现,不必等到成熟了才手术。徐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刘钢
白内障别等“熟了”再治疗
白内障是一种可治性眼病,但是目前人们对白内障治疗的最佳时机认识存在误区,以致延误了最理想的治疗时间。木钱,一般认为患者的矫正视力低于0.5即可考虑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就是透明的晶状体变浑浊,是目前世界上首位致盲性眼病,主要表现为视力进行性和无痛性下降。
那么合适做手术最好呢?不少白内障患者至今仍固守他们年轻时的所见所闻,认为白内障必须等到成熟了,完全看不见了才能手术。其实这种观念的产生是由于从前的白内障手术技术的限制所致,随着年年来超声乳化手术的出现,已经克服了这种限制,不必等到成熟后再手术。从诊断患上白内障到其完全成熟需要5至20年的时间,等到成熟后再手术,往往患者视力持续下降,中间要有很多年的时间忍受地实力的痛苦,等到完全成熟,一些老年患者已经发生了糖尿病、心脏病等全身疾病,此时进行白内障手术,难度会增加。另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本身就容易造成眼底病变。因此,患者选择手术时机应该以自身需要为前提,宜早不宜迟。
技术更新:无痛摘除白内障,避免局麻下意外风险。
开刀必须打麻药,这是一种常识。以往白内障手术打麻醉药时,须从眼球旁进针3厘米左右,将麻药注入眼球后组织,才能达到眼球止痛和制动效果,然而这种局部麻醉方法也有一些弊端,一是在眼球后打麻醉药时患者会有强烈的疼痛感;二是对于某些患有心脏疾病的白内障患者在术前麻醉时,会有引发疾病的可能;三是打麻醉针时如有不慎易引发眼球出血,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失明,总之,打麻药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能让患者在手术前达到麻醉的效果,而又避免针注麻醉可能发生的风险?经多年的临床实践,使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完全可以解决疼痛的问题,但手术的关键就是手术者能否达到足够的技术水平。普通局麻的麻醉效力可以在2-3小时左右,医生有充足的时间为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而使用表面麻醉,也就是给患者滴用“眼药水”麻醉的时间只有三十分钟左右,因此实施表麻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医生的手术技能要求也就很高,要求又快又准的完成手术。
技巧+经验=手术成功的关键
局部麻醉下手术(有痛)与表麻下手术(无痛)其麻醉后实施的白内障摘除术过程是一样的,但是无痛麻醉因麻醉时间短对医生的要求就很高,需要医生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既要耐心细致,还要有能力应对突发的状况。但是对于患者而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反应小,病人恢复快、术后散光小,只需点一滴表面麻醉的眼药水,消除手术的疼痛感,还可避免因打麻药针带来的意外风险,手术的安全性也就能够得到保障,十分钟内即可完成手术。
早发现抢占治疗先机
人老了,两眼昏花,白内障不请自来。对此,很多患者都不知所措,或认为这是“人衰老的必经之路”,不太在意。殊不知,这或将让患者陷入暗无生机的世界。
“在我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很多人就是由于对于这种疾病认识不够,一拖再拖,以至于延误病情。”白内障属于无痛性视力下降的眼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就是晶状体浑浊。该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饮食、年龄、紫外线照射、情绪、药物、外伤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晶状体浑浊。
人能看见物体全靠晶状体,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要想清晰的看到物体,作为镜头的晶状体一定要保持无色、透明、柔软。如果晶状体浑浊,原本纯黑的瞳孔里有一块发白的区域,就会出现视物模糊、怕光、看东西重影等症状,起初症状很轻微,常常被人误认为老花眼,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若不及时治疗,晶状体逐渐变硬,时间久了还会引起晶状体液化,能引起青光眼、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现有类似症状应及早去医院检查,以避免病情加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