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一份科普资料表明,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平均水平。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老花眼、听力下降、行动不便、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力低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神经疾病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老年人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动不动留泪,因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记不起来,并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接受,电话都不会打,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包括老年痴呆也属心理病范畴。
3、性格改变
4、过分的关心自身的健康水平,老年人往往有许多的躯体疾病,担心会突然的故去,不加识别的买许多的养生方面的书籍,对躯体的不适症状十分敏感,动不动就要去医院反复检查治疗。
5、孤独感,现在的年轻人工作都比较的忙,回家探望父母的时间较少。使得许多老人有孤独无助感,情感脆弱。目前约有1/3的老年家庭出现“空巢”现象,且仍在增加。空巢现象使医学产生一个新名词“空巢综合症”引发老年抑郁症。
除了上面的心理特点,还有一些当今社会老年人的心理冲突矛盾造成了老年人心理问题。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
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
很多年高志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就使得这些老年人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有的人还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
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由于缺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不高,因而使得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的性情也比较郁闷,处事小心,易于伤感。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既是社会矛盾,也是社会心理矛盾。
4、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
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老人往往会面临丧偶之痛,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那么怎样解决老年人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呢?
从个人方面
1、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2、多运动。
3、心地善良,待人宽厚。
4、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
5、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从家庭方面
不少子女认为孝顺老人就是多给钱,让他吃得好穿得好。事实上老人最重视的还是家庭和亲情。不管工作多忙,子女都应常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强和老人的沟通。有事了多与老人交流和沟通,让老人有被需要感和重视感。
社会方面
我们要加强宣传,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达到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群体水平。建设更多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等,鼓励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机构参与到关爱老人的工作中来。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增加一些老年心理咨询、医疗机构,来解决老年人的精神心理疾病。
为了适应我们徐州市的老龄化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老年精神心理问题,我们医院先后成立了老年一科、老年二科,为全市的老年人服务。如果收音机前的朋友有关于老年人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到我们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我相信通过老年人个人、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会有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为、安享晚年。
相关文章